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菏泽东明:聚力打造滩区新村“共强共富”新模式

来源:国家治理杂志    编辑:王岩


山东省东明县聚焦党建强、群众富、民心合,接续推进黄河滩区后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滩区“新村融合、共强共富”全面振兴新路径。全县24个村台全部入选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新村平均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

创新党建引领体系,新村组织“强起来”。搭建治理“新架构”。打破“镇党委—村支部”单一层级管理模式,新村全部成立党委,下设产业发展、综合治理、公共服务等党支部,选任“胡同长”847名,挂牌“共产党员户”2436户,构建“乡镇党委—新村党委—专业(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治理组织链条,全面激活新村治理的“红色力量”。选优配强“领头雁”。选择新村内威望高、能力强、思路活的村党组织书记或乡镇机关党员干部担任新村党委书记,并将新村党委书记全部纳入专业化管理,实行职级报酬分类管理制,年人均报酬5万元以上,真正实现“选强人、用对人”。理清发展“一本账”。整合新村资金资产资源,建立“新村新账”,推动资源统一管理、资产统一经营、资金统一使用,实现“一个村台理清一本账,一本账看懂一个村台”。拓展公共服务,对联建新村物业管理、公益项目、惠民工程等实行统一规划、平台运营,实现集体增收、群众获益。目前,东明黄河滩区24个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500万元。

探索产业振兴路径,新村群众“富起来”。农田建设标准化。大力发展规模农业,以旧村土地复垦为契机,新增成方连片耕地近3万亩,累计流转土地15万亩,带动村集体增收2100万元。充分发挥黄河滩区土壤肥沃、无污染的生态优势,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在滩区实现全覆盖。产业布局一体化。培育高效农业,发展优质瓜蔬、水产养殖、黄河旅游等富民项目,发展蔬菜设施大棚966座、食用菌大棚200座,认证滩区绿色食品10个,认定滩区无公害产品23个,形成富硒作物种植等“八大特色产业”和万亩虎杖等“六大农业园区”,带动就业3.6万余人、年增收8000余元。群众就业灵活化。借助村台村庄整合机遇,充分利用村台闲置公共用房,改建致富车间,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更多滩区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24个村台共引进服装加工、条编加工、新材料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32家,带动群众就业3600人,月增收2800元。

打造精准供给模式,新村民心“聚起来”。开展服务“云办理”。创新新村“智慧党建+”服务模式,建成山东省首个滩区数字乡村便民服务平台,整合216项涉农服务事项,向群众提供“多点受理、上下联动、云上审核、就近通办”全域服务,证明出具、业务咨询、证件申报审批等事项实现家门口“一站式”办理。打造便民“生活圈”。在24个新村开设30家供销连锁超市、35家农资店,从保障中心联采联购一体化直接配送,让农民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放心产品。高标准规划建设小学24所、幼儿园25所、新村卫生室45个,涉迁群众实现了上学、看病不出台,群众生活品质全面提升。倡树文明“新风尚”。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发挥新村党组织、志愿服务队作用,开展红事白事共理、志愿服务共搞、四德模范共评、美丽庭院共建、人居环境共管的“五个共同”行动,绘就了一幅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和美幸福的新农村画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