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汶上: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岩
山东省汶上县次邱镇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力,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基层党建工作,打造“儒风和美”乡村治理品牌,为乡村振兴铸魂聚力。
以文强基,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坚持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成为建设过硬党支部的不竭内生动力。
抓牢平时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党员开展儒家文化典籍、经典儒家故事等传统文化学习,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支部日常组织生活,正心修身、培基固本,不断提高党员党性修养。
开展集中教育。创新“13147”工作思路,高标准打造镇党委党校,发挥镇党委党校人才赋能“主阵地”作用,每月一主题开展涵盖村“两委”班子成员、第一书记、机关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乡村好青年等各领域、多群体的培训活动,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党员授课。同时,建立现场教学点,设立流动课堂,组织理论宣讲员深入村、企业、田间地头开展理论宣讲。
强化政德教育。在朱庄村建设了1000平方米孔子讲书堂(儒学体验馆),集儒学体验、政德教育、文化实践、国学培训等功能为一体。
以文正心,锻造为民服务党员队伍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创建“红动圣邱·头雁领航”党建品牌。
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转作风、亮承诺、办实事”承诺践诺活动,围绕年初承诺事项,每季度组织村党组织书记上台打擂,展示发展成绩,比拼致富手段,进一步提振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气神。
实施“党代表领办民生实事”项目,组织104名市县乡三级党代表领办217件民生实事,发挥党代表头雁作用。
党员划片定岗联户。以全镇41个村为基础单元,划分52个综合网格,按“一格一员”配备52名党员网格员,精准推进网格化管理,处理各类民生诉求1000余条,开展各类走访、便民服务800余次,参与各类巡查、宣传50余次,受理化解矛盾纠纷613件。
以文化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推行“和为贵”调解机制。在镇级设立“和为贵”社会治理中心,在各村设立“和为贵”调解室,建设法德文化主题广场,建立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为骨干,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教师等为成员的调解员队伍,坚持事了人和,总结形成“礼、理、利”三字调解法,讲“礼”、讲“理”、讲“利”,教育群众明礼懂法,讲情重义,德润人心,化解矛盾。
探索“信用+”模式。丰富“信用+”内涵,完善《次邱镇农村居民信用积分管理办法》,将信用与人居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紧密结合,创新乡土讲师团志愿服务品牌,组建党员先锋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信用+”志愿服务活动,让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民心。
涵养文明乡风。突出孝老爱亲、家庭邻里和睦的主题,抓好历史文化、家风家训的宣讲传承,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等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涌现出仁医善地李魏村、尚书义风路桥村、孝贤双美段庄村、诚信乡里张村等传统文化风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