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博山:国企改制型社区“共”字诀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
来源:淄博政法 编辑:王岩
八陡镇属淄博市博山区老工业经济重镇,辖区老国企多,比如辖区山机社区居委会原隶属于中国兵器总公司下属山东特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口5200余人,外来人口杂,60岁以上占78%,伴随国企“三供一业”移交后,面临社区服务保障能力差、管理体系混乱、易引发群体性矛盾上行等突出矛盾,镇、村、企三方联动,念好“共”字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化解国企改制型社区遗留矛盾纠纷。
近年来,国企改制型社区遗留矛盾纠纷尤为突出,八陡镇“剥丝抽茧”理脉络,将收集上来矛盾纠纷再细化,分为“小事、大事、难事”三类,运用“共”字诀,在调解机制上多方协作、互相配合,共化解矛盾纠纷285件,回访满意率98.5%,未因矛盾纠纷失控发生信访问题,12345市民投诉解决满意率保持全区第一,市对镇高品质民生满意度测评成绩全市第一。
第一步,小事共治
党员“就近收”。推动力量下沉,设置36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由1名党员专人负责,每名党员就近、就熟联系20户左右,以“户”为服务末梢,实现矛盾纠纷及时收,简易问题当场化,最大限度确保矛盾纠纷在网格层面收知即办、快速化解。
熟人“身边解”。原国企退休职工前身多为东三省、河北、山西、胶东等外来人口,八陡镇充分动员和发挥“身边人解决身边事”优势,组织退休职工、乡贤、和事佬、志愿者等成立“山机社区一家人调委会”“平安家园调解队”等服务组织,聘任106名楼道长、中心户担任“社区公益调解达人”,作为矛盾纠纷化解“中坚力量”,实现社区98.2%的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平台“码上办”。推行“码上办”服务,设立矛盾纠纷“陡办理”小程序,群众通过扫码反映小矛盾、小纠纷,网格员从发现问题到上门处理,严格执行“收集—确认—派单—处理—评价”五步闭环业务流程,实现群众在平台上“吹哨”,网格员第一时间“报到”响应。2022年至今,“陡办理”矛调小程序后台共受理群众矛盾纠纷175条,办结率100%。
第二步,大事共议
“线上+线下”拉理。对于调解效果欠佳矛盾纠纷,借助社区法律顾问独特“第三人”公信力,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将“一揽子”法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线上”为矛盾双方、法律顾问等人建立微信群,采取“一矛盾一微信群”方式,为其提供便捷式、高效式法律服务;“线下”将法律顾问全部派到一线,利用社区主题党日、公益义诊、大集集市等活动,主动回应群众矛盾诉求,有效防范少数群众因情绪激化而导致矛盾上行。
“客厅+驿站”说事。坚持身边事身边议,在社区议事堂、“民生客厅”主阵地的基础上,依托休闲公园、健身点、廊亭等活动场所打造5个协商驿站,开展矛盾纠纷化解“金点子我来提”活动6场,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破损、臭水沟横溢等近20年未解决的大事,推动“大事越议越小,小事越议越消”。
“回访+专班”跟进。建立矛盾纠纷一日一研判、一案一专班、一事一回访推进机制,运用“网格化+”模式,组织网格员、专班人员及时对当事双方开展心理疏导,避免矛盾纠纷的激化,解开双方的“心结”,促使纠纷顺利解决。
第三步,难事共调
部门联动诉前调。对可能形成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创新设立全市首家“法官联调工作站”,聘请博山法院法官主动入案,开展诉前纠纷调解,节省当事双方人力、物力、财力支出,努力推动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源头化解。近年来,八陡镇未发生因企业改制产生矛盾纠纷而引起的诉讼官司。
群策群力高效调。针对国企改制型社区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棘手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差、收费高问题,八陡镇经过与社区、驻地企业、居民代表反复协调、共同商议,以山机社区试点,成立由“自己人”参与的淄博山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进行自我管理,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纳米”问题。
提级办理加速调。对调解不成易引发重大信访上行矛盾纠纷,采取提级办理,由镇主要领导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专题会商研判,适时邀请上级业务部门给予工作指导,抽调经验丰富骨干力量成立“陡”帮办调解服务队,实施“一事一议”,构建“就地解决”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