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泰安岱岳:“三个强化”助推矛盾化解 做实检护民生

来源: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王岩


近年来,泰安市岱岳区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切实把“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工作理念和目标导向贯彻落实到检察履职全过程,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机制落实、强化能动履职,持续提升检察机关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不断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岱岳检察实践取得新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提升检察信访工作质效

   院党组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作为今年最高检部署开展“检护民生”专项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定期听取工作汇报。院党组统筹谋划,检察长亲自部署,分管院领导具体抓落实,各部门加强联席共建,制度化召开“跨部门检察官联席会”, 明确专门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加强信访接待和矛盾调处工作,认真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按照网格化维稳的要求,积极融入当地党委政府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强化四检融合履职,多元化解信访矛盾纠纷,持续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岱岳检察实践。

强化工作机制落实,以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建立矛盾纠纷化解前置机制。源头预防涉检信访,要求办案人员不仅对案件依法正确处理负责,更应对因案引发的涉检信访事项负责。建立矛盾纠纷化解前置机制,对重大刑事案件、涉未成年、性侵等敏感案件,在刑检部门提前介入阶段,控申部门同步介入,倾听被害人诉求,对需要进行司法救助的及时进行救助,谨防引发涉检信访舆情,去年以来,已提前介入32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贯彻落实检察官释法说理制度,努力实现“案结事了”。自觉将释法说理工作贯彻于司法办案全过程,对于涉及不捕、不诉、不抗、不支持监督请求等案件终局处理或办案重要节点的检察法律文书,在文书中说理,并在送达文书时主动说理,及时释疑解惑,避免因说理不充分不到位引发信访问题,积极引导和帮助当事人化解积怨。 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等机制,促进信访矛盾实质性化解。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和最高检关于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工作要求,持续做优做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办理首次信访申诉案件等工作。去年以来,班子成员带头接访9次、化解矛盾9次,所有信访事项均实现“七日内程序性回复、三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

探索建立多元化综合纾困解难工作机制。不断打造检察为民服务品牌,扎实开展“检护民生”专项活动,围绕重点民生领域、特殊群体等,将检察业务主动融入全区民生保障和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中,将执法办案风险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和源头。探索建立 “新希望”司法救助平台,有效整合救助线索,拓宽资金来源,统筹实施救助帮扶措施,通过内外协调联动,有效构筑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司法救助新模式,共实际救助248人,发放救助金232.5万元,为困难群众开展职业培训、提供就业岗位,相关做法得到当地党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充分肯定。

强化能动履职,推进“一家四站”检察服务平台建设

立足检察职能定位,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在全区建立“一家四站”检察服务平台(在岱岳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设立检察服务之家,辐射粥店、天平两个城区街道,在黄前镇、范镇、满庄镇、道朗镇四个乡镇设立检察服务站,辐射全区余下的15个乡镇,实现全覆盖),以此为基点,探索出“检察+综治+网格+机制”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路径,实现关口前移、诉源治理。

横向强化协作,积极融入全区社会治理大格局形成“检察+综治”工作合力。一是检察服务之家以矛盾调处为切入点,以解决群众诉求为工作重点,窗口前置精准高效履职。与同入驻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的劳动监察执法大队在各乡镇开展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化解。去年以来,共受理涉劳动者权益保护支持起诉52人,帮助农民工讨回被拖欠的100余万元工资,专题调研报告获区委书记批示。二是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作用,深化融合履职,建立“检调对接”机制,将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前移至侦查环节,分析把握矛盾焦点和当事人诉求,找准检调对接切入点,将司法办案与深入化解社会矛盾相结合,通过融合履职有效促进矛盾纠纷前置化解。去年以来,共受理轻伤害案件53件,对其中24件轻伤害案件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积极开展刑事案件追赃挽损工作,并将该项工作贯穿刑事案件办理始终,最大限度降低群众的财产损失,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今年办理的刑事案件中,查扣犯罪嫌疑人非法所得案件7件,查扣金额共计180余万元。犯罪嫌疑人赔偿被害人损失案件38件,赔偿金额共计140余万元。三是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先后与区人大、政协、应急局、司法局、妇联、审计等部门建立了一系列协作配合机制,向社会公开聘请27名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作为“益心为公”志愿者,积极打造多方参与公益诉讼的司法保护新模式,截至目前已协助办理案件14件。

纵向延伸触角,打造“检察+网格”协作机制助力矛盾化解。坚持能动检察,依托全区网格员体系,建立健全联络网格机制。每个服务站由所在乡镇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作为联络长,同时将乡镇信访办主任、司法所所长、“益心为公”志愿者以及网格员、调解员、信息联络员“三员”作为服务站的“情报员”, 对所管辖事项随时报送,建立起职能清单、需求清单、普法清单和共建清单等“四张清单”,实施“群众点单、成员接单、服务站晒单、党员评单”的互动服务模式,使“四大检察”职能延伸到社会综合治理的末梢神经,实现由单一治理向公众参与的转变。通过与“情报员”对接,了解社情民意,收集信息线索,分析研判,综合运用公开听证、释法说理、司法救助、检察建议等多种方式分类处理。去年以来,共通过“情报员”获取线索100余条,9件基层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办理的一起因在他人栗子树下合葬老人导致的故意伤害案,通过联合网格员协同调解,多次释法说理,双方达成赔偿谅解协议,化解了长达十年的邻里积怨,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充分发挥检调对接的作用。同时,借此机会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了4次和谐邻里普法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受现场咨询30余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