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淄博市临淄区:立足“齐文化发祥地”优势 打造“齐风法韵”法治文化品牌

来源:淄博政法    编辑:王岩


淄博市临淄区是齐文化发祥地,齐文化历来主张以法治国、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德法统一。近年来,临淄区法学会立足“临淄作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这一定位,充分吸纳齐文化中“尚变革、崇务实、重法治”的法治思想精髓,坚持把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平安临淄、法治临淄建设全过程,打造“齐风法韵”法治文化品牌,以法治文化赋能法学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健全“四项机制”,凝聚法治文化建设合力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联合教体、文旅、文物、融媒等部门,发动齐文化研究专家力量,全方位挖掘齐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为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古为今用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已制作齐文化法治故事20部;齐文化博物院作为“第四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年均接待50万人次。健全队伍保障机制。区法学会机关由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调整为群团机关,设立法学会党组,坚持法学会工作与政法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法学会机关与政法委机关一体建设。按照《中国法学会章程》规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目前全区共有会员266名。健全资源整合机制。区、12个镇街依托综治中心实现“法学会服务站”全覆盖,在全区11所中小学校、6家企业、11个社区完成法学会员活动基地建设,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学会员入驻,实现资源整合、力量聚合。

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将法学会和法治文化建设纳入平安建设和法治工作重点,纳入《法治督察工作计划》,明确量化指标、考核要求、责任落实和工作奖惩,指导推动基层有效开展法治文化建设。

坚持“四个融入”,发挥法治文化建设作用

融入网格管理。借鉴管仲“四民分业”法治思维,把基层治理落实到网格“最小单元”,实施“会员进网格、服务千万家”行动,按照“以房管人、以房管事”的原则,将全区4849名重点人员、消防安全等重点事项精准落入网格,助力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整治。

融入矛盾调解。传承齐文化“以法治国”“和而不同”法治思想,以“专家进案件”为抓手,发挥12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矛盾调解、积案化解中的作用,打造了“和衷共稷”“齐辛相惒”“宫商齐是”等一批具有齐文化特色的“一站式”矛调中心。金岭“邻里调解工作法”入选全省“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全区矛调经验被《山东政法简报》刊发。

融入乡村治理。将管仲“国之四维”、齐桓公“信守盟约”等理念与村规民约相结合,大力倡导“规有爱、信有爱、勤有爱”等10种行为,选树1696名“法治带头人”,聘请94名律师担任424个村居的法律顾问,协助起草、审查集体经济合同317份,推动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融入营商环境。传承姜太公“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思想,将法治文化与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全区试点筛选17家小微企业,成立企业公共法律服务联盟,聘请法律顾问开展“法治进企业”14次,最大限度满足企业法治需求。

突出“四个方面”,丰富法治文化建设内涵

突出制度建设。充分挖掘姜太公、管仲等“富民而治、礼法并用,以人为本、顺应天道”等法治思想,坚持文化为魂、制度为本,出台《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编印《齐文化与法治建设》,筑牢法治文化制度基础。

突出阵地平台。在城市,打造“管子说”“齐人新说”等齐文化法治公益广告,建设法治公园、法治长廊120余处;在农村,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攻坚行动,打造漫画墙体等法治文化阵地430处,让群众出门见法、抬头看法、茶余饭后议法。

突出精准普法。统筹法学会和司法局资源,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6次,形成工作合力。同时,依托“智慧网格”平台,定期分析数据,针对暴露出的问题精准开展法治宣传。今年以来,针对电信诈骗受害者多为45岁以上人群精准宣传,全区电诈发案75起,同比下降65%。

突出学法用法。借助临淄云APP,开设《与法同行》等法治节目,通过以案释法、法治短剧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法治引领,润物无声,真正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今年以来更新节目29期,发布普法作品1100余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