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济宁市任城区:“四+”模式打造基层善治新品牌

来源:山东法制报    编辑:王岩


走进济宁市任城区南苑街道水韵城社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门口最醒目位置,挂着任城区南苑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牌子,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庭设立的“耿新法官工作室”就在这里。从去年7月成立至今,每到周五,人大代表和法官都会来到这里,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做到“轻微矛盾马上调,基层纠纷现场解”。这是任城法院积极探索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宣传引导、公正司法与人大代表联系群众、 民主监督和基层善治功能对接融通,创立“代表+法官、基层民主+治理、监督+互动、线上+线下”的“四+”新模式,用法官工作室这个“小支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大格局”。

“代表+法官”双联动诉源治理治未病

耿新是任城法院家事少年庭一级员额法官,专门从事家事纠纷及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曾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济宁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耿新法官工作室”是由耿新、法官助理徐凯和书记员范承烁组成的团队,除了参与社区矛盾纠纷、及时回应群众法律需求,还联合人大代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宪法、代表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辖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工作室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暖心走访、“小小法官夏令营”、普法宣讲团等特色活动,弘扬家庭美德、维护家庭和谐,为妇女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南苑街道基层社会治理专班人员也会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矛盾纠纷隐患向法官咨询,法官现场给出合理化建议,指导专班人员正确处理、妥善化解。去年7月以来,人大代表和法官在法官工作室共同化解矛盾纠纷78件。

“基层民主+治理”双融合倾力搭建连心桥

南苑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黄浩告诉记者,为丰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街道在辖区水韵城社区设立了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进站代表共17名,其中市级人大代表 2名、区级人大代表 15名。联络站设立了代表接待选民室、学习座谈室、档案阅览室、展示活动室、代表馨声讲堂、代表馨声园地,耿新法官工作室、多元解纷调解室、青少年护航园地等,为开展接待选民、学习培训、调研视察、履职交流、为民服务等活动提供载体平台。“耿新法官工作室”入驻后,人大代表和法官每半月在社区开展一次“代表馨声”系列主题公开接待日活动,深入一线、下沉网格,了解群众诉求、听取意见建议,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甄别,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民主和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除了公开接待日,联络站值班人员还及时将在社区排查收集的矛盾纠纷线索线上推送至“网格”内人大代表进行“说理”,涉及到法律方面的直接线上推送给法官进行“释法”,受到辖区居民欢迎。

“监督+互动”双渠道法网护航惠民生

“作为人大代表,我不仅和耿新法官一起参与过‘ 代表+法官进社区,四下基层送服务’主题活动,还参加了法院开放日活动,深切感受到了把诉源解纷放在基层单元网格的必要性……”任城区人大代表、山东宜居机电安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峰说。

为进一步畅通人大代表与法院“ 监督+互动”双渠道,任城法院定期召开联席会议,2次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进法院”开放日活动,主动邀请人大代表组团走进法院,有效提升了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对处于诉前调解阶段的案件,常态邀请南苑街道17名“ 网格” 内人大代表参与和监督调解过程38次,对调解成功的案件,由法院依法出具调解书予以司法确认,及时高效化解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

对重大案件或涉民生保护、 涉营商环境、涉未成年人等代表关注的重点领域案件,任城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旁听庭审4次。在涉金融涉民生集中执行行动时,邀请人大代表见证监督执行全过程2次。

“线上+线下”双阵地普法宣传接地气

为发挥好法官工作室服务社区群众的作用,耿新团队根据代表议案、建议和基层群众司法需求,制定全年“家事+少年”普法计划,选用“任和万家”“法润青葵”“代表馨声”为主题品牌开展系列活动,和街道人大联络站共同设计特色鲜明、贴近生活的宣传材料,持续开展“送法进社区”系列活动。在“代表馨声讲堂”,耿新为社区适龄女童及年轻妈妈们开展关于女童自我保护法律知识讲座;在“多元解纷调解室”,耿新现身说法解析家庭矛盾、抚养赡养、社会治安、邻里纠纷等实际案例;在“社区老年食堂”,为老年人讲解防范养老诈骗和电信诈骗的方法措施,推进法治社区和谐共建。

此外,法官工作室还利用业余时间原创制作民法典小视频、法治小课堂、普法小文章等内容,在法院、街道、社区新媒体平台展示;借助远程视频系统在联络站网络视频课堂向各社区开展在线普法讲座,让社区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自觉习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