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费县:“一领三优”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和治理效能
来源:城市先锋行 编辑:王岩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扎实开展“一领三优”城市社区党建提档升级行动,坚持党建引领,一体化推进队伍体系、治理体系、服务体系做强做优,构建起组织有力量、干部有担当、民呼必有应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为建设“活力之城 幸福费县”赋能添彩。
坚持党建引领健全机制聚合力费县现辖街道1个,城区人口21万人,城市社区34个,城市小区178个。近年来,坚持把城市基层党建和治理效能提升融入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谋划部署,整合力量资源破解难题,抓点带面全域提升。强化顶层设计。着眼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成立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9名县级领导同志任副组长,设立5个专项工作组,细化任务分工,强化分类指导。突出关键重点。按照市委关于实施“红网”工程深化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要求,将实施“一领三优”城市基层党建提档升级行动作为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紧紧围绕强化党建引领、建强骨干队伍、服务居民群众、促进城市改革发展等,明确17项重点任务清单,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由点到面、全面起势。实施三级联动。推行县委书记召集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推动部门联动破解党建工作难题。发挥街道党工委“轴心”作用,下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先手棋”,把落实街道“五项权力”嵌入到县直部门绩效考核、重大项目决策、干部调整任用等相关流程中。整合公安、交通、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消防等力量实行“1+6+N”联合执法,常态化进网格(小区)巡查服务,全面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活治理。优化队伍建设选育管用增动力费县坚持把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构建起“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模式,打造一支政治强、素质优、敢担当、善治理、肯奉献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选优配强红雁队伍。建立健全“发现、培养、选拔、使用、调整”闭环机制,采取组织选任、公开招聘等多种方式,通过外部考、内部选、重点派等方式选拔社区党组织书记。创新开展小区党支部书记竞争性选拔工作,通过资格审查、面试、考察、公示等层层把关,从专职社工中选拔19名小区党支部书记,动态调整优化25名小区党支部书记。畅通社工成长渠道。加大社区工作者招录力度,落实“3岗18级”薪酬待遇;按照“招聘一批、补选一批、转隶一批”的路径,加大从高校毕业生、网格员、退役军人中招聘、补选、转隶力度,近三年新招聘、转聘社区工作者212人。畅通“社区工作者—小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两委’—社区党组织书记”递进培养链条,目前已有46名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或社区“两委”成员。做实楼长单元长队伍。以“先期试点,全面推广”的工作思路,确定了秀水湾、正宇龙港等16个小区作为试点,在小区热心党员群众中择优推选楼长171人、单元长421人;累计配备楼长、单元长2781人。同时,重点从在职党员、热心志愿者、优秀社工中筛选社区后备干部,按照小区数量2倍左右的比例建立培养台账,确保小区党支部书记“后继有人”。

费县举办城市社区工作者暨现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优化治理体系条块融合提效力城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跨越层级多、涉及部门多、覆盖主体多。费县围绕实施社区“红网”工程,推动党建与社区(小区)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推动治理架构重塑。按照核心引领、辐射带动、便于管理的原则,去年以来,对全县330个小区进行深入摸底,对规模小、自管党员少、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单位家属院进行重新整合,明确城市小区178个,划分为252个网格,按照每个小区党支部覆盖不超过5个网格的要求,成立小区党支部68个。推动治理力量融合。统筹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力量“定岗网格”,推行“六必查、六必到、六必联”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结合“到一线、作表率”活动,建立县级领导、镇街干部、“双报到”单位、在职党员四级帮包机制,将每月20日设为“固定下访日”,县级领导全部包联社区,11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4800余名党员干部全部下沉网格,做到常态化走访、多部门联动、全方位参与。推动治理模式创新。深化“社区党建+12345·费县首发”模式,实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网格接单”的联动服务模式,引导网格员在诉求答疑、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以社区美德信用积分试点为抓手,引导社区居民、沿街商铺积极参加网格议事、志愿服务、善行义举。目前,纳入积分管理的商铺3300余家,参与积分兑换居民达4万余人次。

费县在职党员参加小区志愿服务活动
优化服务保障共治共享激活力费县为进一步发挥社区党建服务群众的核心引领作用,推动各类惠民政策、资源向社区倾斜,着重从阵地、活动、机制等方面构建便民利民为民的“家门口”服务体系,实现党建精准赋能社区治理。规范提升党群服务阵地。按照“一室多用,一室多能”的要求,整合拓展党建、治理、服务等多重功能,科学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阳光调解室、社区食堂、小区党群服务站等,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同时,由组织部门联合住建、行政审批等部门,通过调剂、租赁、共享、共建等举措分类制定社区服务用房解决方案,累计协调小区物业用房、协同使用值班场所等方式建立服务阵地123处,新建扩建26处。创新探索为民服务形式。创新开展“小区议事会”、社区“延时服务”、开办社区食堂等形式,以“零距离”服务拉近邻里关系,增强群众对社区的情感认同。比如,杏坛社区建立人民调解室,解决电动车充电、变压器维修等问题300余件,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聚焦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探索实施市场化管理、党支部引领自治、国有企业托底3种小区物业治理服务模式,成立法律援助、设备维修、保洁绿化、保安服务、工程服务等N个专项行动小组的“1+3+N”物业联盟,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健全党建引领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协商议事机制,召开社区联席会、网格议事会、业主恳谈会、纠纷调解会等220余次,解决小区环境卫生、停车管理等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6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