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齐河:解锁“枫桥经验” 擘画“为民图景”

来源:德州政法    编辑:王岩


在居民社区,网格员穿梭网格,深入楼宇现场解决群众生活琐事,在农家院落,青年志愿者走访入户,与居民坐下来唠一唠,谈一谈,在“新齐河网格”社会综合治理平台汇集群众诉求,精准了解问题症结。晏城街道充分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矛盾纠纷,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走出新路子,枫桥式工作法更见特色。社区网格是最小的矛盾调解单元,也是矛盾纠纷调解的“根据地”。以19个城市社区为载体,全面培育品牌调解室,每个调解室最少安排一个金牌调解员团队入驻,并增强推广宣介、以案说法,全面吸附本社区的矛盾纠纷,打造“15分钟矛调圈”。在侧重矛调前置工作中,以领办矛盾纠纷调解队为切入点打造社区“大调解”联合体,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通过充分了解和采集居民信息,把无形的网格变成有形的网格化管理台账,制作了代表不同人群的红黄蓝绿橙“五色”网格管理信息台账,精准对接社区居民服务需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网格。通过具体生动探索的实践,诠释了在新形势下唯有创新城市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路径才能真正实现矛盾源头化解,实现矛盾调解的“对症下药”。

矛盾纠纷调解多元开创新局面,矛盾调解方法更见温情。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依靠“一群人”集中力量办好为民服务大事。晏城街道聚焦“一官一团一圈一体”“四个一”工程,充分发挥社区内部力量,依托城市社区资源多、能人多的优势,多方联动,成立矛盾调解工作室,精心挑选网格员、老党员、志愿者、退休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律师等充实矛调力量。启用能人计划,动员、挖掘社区内优秀社会力量,汇聚专业人才,发挥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共同织密社区服务一张网。不断强化矛盾调解品牌建设,以暖心调解为工作理念、以一站式化解为工作目标的“老郑解疙瘩”工作室,着力打造为民解忧“终点站”,今年以来累计共接待来访群众64人次,有效解决线上线下群众投诉问题133余件,化解满意率达到99%。以“首席调解官”孟祥强为代表的社区老兵调解室,用自己的真心、热心、爱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各类矛盾纠纷80余件,有力维护了小区内的和谐稳定。

矛盾纠纷调解经验累积新高度,矛盾调解经验更见丰盈。“小物业”关涉“大民生”,据统计,城市小区60%以上的矛盾来源于居民与物业,物业纠纷事虽小,却关乎社区群众的切身利益。永祥社区不断拓展巩固“红色物业”理念,及时化解群众身边的小纠纷。为彻底解决居民经常反映的因停车发生摩擦和纠纷的问题,社区主动出击,多次召开物业联席会议,制定设计方案,入户走访、收集居民意见。仅两个月时间,在不动用居民维修基金的情况下,把小区内1000余平方米空地建设成充电桩车棚,供居民免费停车,让小区业主切实感受到了“红色物业”服务的温度。一件件矛盾调解的成功案例不断激励着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更彰显着社会基层治理的显著成效。齐河县晏城街道不断强化“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夯实基层服务治理成果,强化“事不在小、关键在办”理念,及时回应、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