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巧寻“失联”被告,情法交融解纠纷

来源:邹城市人民法院    编辑:王岩


近日,邹城法院峄山法庭成功化解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找到“失联”被告,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案情回顾

2022年7月,被告王某雇佣原告李某从事劳务工作,工作完成后,王某应支付李某劳务费3万余元。后李某多次向王某索要劳务费,王某均以各种理由推脱拒不支付,无奈之下,李某将王某诉至法院,要求王某支付劳务费并承担违约责任。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通过邮寄、电话等多种方式向被告发起送达工作,但因原告提供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有误无法联系到被告,均未有效送达。为了不放弃任何给被告有效送达的机会,法官一边联系原告寻找被告新的地址或其他联系方式,一边在关联案件中查找线索。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法官利用办案系统查询发现其涉及本院几年前审理的另一起案件,并通过王某当时预留的另一手机号码成功添加了王某微信好友。

法官调解

承办法官通过微信及时送达了诉讼材料,同时对王某无正当理由拖欠原告李某劳务费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告知其逾期支付劳务费应承担的违约责任以及将面临的执行措施,在法官的劝导下,王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意尽快支付原告李某劳务费。承办法官通过“云”开庭审理了此案,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了调解协议。至此,这起送达难的劳务合同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司法审判的最终目的不是“结案了事”,而是“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真诚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司法公正的热切渴望。下一步,邹城法院将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基层法庭前沿阵地作用,继续把“如我在诉”理念贯穿审判工作全过程,因案施策,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拓展多元纠纷解决渠道,提高审判工作质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正与便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