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德城区:探索从“上门”到“上云”模式 助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
来源:德州政法 编辑:王岩
近年来,德州市德城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完善网格体系、打造数字平台、加速数实融合,开创市域“微治”“智治”“精治”新格局,实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链解决,助力平安建设提质增效。
以“下沉”减“上访”,全域推动治理“微网格”。一是搭建网格架构。按照300-500户标准,划细划实676个网格,新招聘224名专职网格员,经严格培训后,全部充实到基层社区和网格,全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依托网格学院,采取“理论教学+实操演练”模式,每季度开展网格员轮训,全面提升网格员履职能力。二是充实网格力量。大力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派,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采取“任职挂职+选派下派+招聘整合”等方式,下沉基层干部400余名,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访民情、解民忧、查问题,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零距离”解决群众急愁难盼,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解难题、化纠纷。截至目前,共入户走访群众20余万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000余件。三是完善网格功能。将“微网格”“微警务”充分融合,164个警格全部嵌入676个网格,全力推进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工作进网格,让人民群众在需要时能及时获得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今年以来,开展各类“送法入格”活动50余场次,面对面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援助服务300余次。
变“上门”为“上云”,全链打造调解“云平台”。一是推广“云平台”,实现云报事。网格员将每日巡格发现的问题通过“网格e通”手机终端及时上报至“网格治理大平台”,平台立即“派单吹哨”,实现快速疏导分流,全部实现直达速办。二是入驻“云上百行团”,实现云处置。由法院、检察院、公安等20余个部门单位组成“云上百行团”进行“云”入驻,实行“云上一窗办”服务,对群众诉求进行“三联研判”,分类派单,即时和纠纷当事人沟通联系、分类施策、就地化解。截至目前,“云上一站式”精准调处各类纠纷7000余起次,调处成功率95%以上,涌现出“e调解”“云庭审”“掌上法律服务”等20余个“云创新”项目,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强化“数字枫桥”,实现云评议。探索推出“数字枫桥”评议系统,将意见建议进行同步反馈。通过云报事,“网格化治理大平台”即时“派单”,构建起城市治理问题“随手拍随时传、进度随时查、结果随时评”闭环共治体系,实现“手机云”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
从“线上”到“线下”,全面激活数实“新场景”。一是调处队伍品牌化。创新“矛调中心+网格化+智能化平台”模式,突出调解队伍“品牌化” ,根据矛盾纠纷性质、调解难易程度,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四调联动”,突出“诚为本、和为贵、德润心”,打造“至诚和德”调处品牌。截至目前,共培育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5个、其他各类调解组织144个、调解员482名,矛盾纠纷化解质效不断提升。二是执法监督透明化。健全完善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创新“科技+监管”新模式,建成数字化中心,开展“伴随式”执法监督活动120余场次,对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云上执法等执法程序进行监督检查,指导执法人员将说服教育、劝导示范、普法释理等充分运用到执法当中,实现监管执法无缝对接,确保执法过程公开透明,提升执法效能和群众满意度。三是社会治安智能化。坚持“大数据+铁脚板”同时发力,充分运用智能解析视频平台、智慧安防小区等大数据平台,实现“每日一巡格、每周一议事、每月一实事”。7个镇街全部落实“铁脚板”服务及巡格、议事、办实事“三个一”机制,建成智能解析视频平台512个,接入视频监控4121个,建成智慧安防小区735个,累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