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司法局:“三个突出”擦亮“法援三部曲”惠民品牌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王岩
宁津县司法局秉承“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理念,以推行法律援助标准化便民服务工作为抓手,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法律援助服务力度,聚力“三个突出”,持续擦亮“法援三部曲”惠民品牌,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今年来共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264件,同比增长53.5%,累计挽回经济损失208万元。

突出数字化定位,让“智慧法援”活起来。一是开启法律援助“指尖模式”。群众可通过“法援在线”微信公众号进行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实现了法律援助便民服务“自助化”、办理流程“规范化”、数据整合“信息化”。使群众法律服务就近办、零跑腿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大大提高了群众获取法律援助服务的便捷度,打通了法律援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通过法援在线综合管理平台受理案件175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0余人次。二是实行政法一体化协同办案。根据公检法等办案单位通知,对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以“法援在线综合管理平台”接收案件信息和《提供法律援助通知书》等材料,进行线上审核后指派援助律师通过系统向办案单位反馈援助律师的信息,实现刑事通知类法律援助案件线上流转,法律援助协同率100%。三是实现法律援助全过程电子归档。通过法律援助业务系统完成案卷上传、归档、结案审核、评估等全流程。法律援助的关键性指标,如法律服务机构与人员数据、办件量情况、指派及办结情况等直观显示,对承办人员是否有不实际参与办理、不按时阅卷会见等违规操作进行监管,数据从“分散”走向“集中”,实现了从“看”到“用”的有效转换。
突出精准化服务,让“绿色法援”亮起来。一是一窗受理、绿色通道,优化服务能力。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工作流程,建立以“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审批”的“一窗受理”服务模式。对于年纪较大或行动不便的申请人,主动提供上门办理法律援助服务,为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低保户、五保户社会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的“三优先”服务,对群体性案件实行“先予以受理,后补办申请手续”和“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指派、律师当日介入”工作制度,及时有效地为弱势群体维权提供法律援助。二是三个归零、暖心服务,维护农民工权益。畅通“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农民工因讨薪、请求工伤事故赔偿等申请法律援助一律免于经济困难状况审查,依法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在农民工维权方面,法律援助中心一直做到“三个归零”,即畅通维权渠道,做到农民工讨薪“零”障碍;提高受案效率,做到农民工讨薪“零”等待;提升服务成效,做到农民工讨薪“零”投诉。今年以来共受理农民工案件94件,为农民工讨薪208万元。三是普法宣传、专题讲座,推进“法援惠民生”。常态化开展“法援惠民生”普法宣传系列活动,利用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开展“法律赶大集”、举办法治讲座、举行座谈会等方式,针对法律援助服务对象开展专项宣传活动,今年以来,相继开展《法律援助暖人心·依法讨薪促和谐》《法援惠民生·巾帼绽芳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在行动》《法援惠民生·助力乡村振兴》《防校园欺凌·为成长护航》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5次,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能力,大大提升了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度。
突出规范化管理,让“阳光法援”暖起来。一是实行法律援助律师星级管理。根据《宁津县律师及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积分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规范操作、值班情况、案卷质量等内容进行打分,加强动态监管力度,督促律师高质量完成法律援助各项业务。通过积分数据分析,将积分为90分以上的评定为三星、积分为80-90分的评定二星、积分为60-70分的评定为一星。根据法律援助律师星级及擅长领域,在综合考虑承办人员的资质和专业特长、受援人意愿、办案机关所在地等因素,科学高效指派律师,为受援人提供优质、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二是完善法援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加强援助管理监督,提升援助案件质量,实行“全过程责任”制度,确保任何一个案件,从初审、受理、审批、指派、收案登记、系统录入、跟踪回访、结案归档等环节均确定专人负责办理,精准到事,责任到人。定期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案件回访、常态化开展案件旁听庭审活动,健全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体系。三是形成法律援助案件闭环管理。通过强化案前案中案后全链条回访、全过程质管,真正实现法律援助流程全程公开。全面推进法律援助服务高质量发展,督促工作人员对援助律师服务流程进行全程跟踪、随查随知,并通过后续专人归档检查和质量评估,形成倒查机制,完成法律援助服务“闭环管理”。经回访,今年以来宁津县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与群众满意度均达100%,真正实现了法律援助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效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