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济南平阴:“四联动”模式 提升非警务矛盾纠纷化解效能

来源:济南政法    编辑:王岩


今年以来,平阴县孔村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重要指示精神,注重源头治理,不断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促进公安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有机衔接,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基层社会稳定,走出了具有孔村特色的“警调联动”路径。

“线上线下”联动,及时快速反应

一是分清案件来源。案件信息获取分为线下线上两个来源,线下来源为群众到派出所反映的问题及诉求;线上来源为拨打110报警电话、12345转警等方式,由110指挥平台进行反馈。二是受理移交处理。“先受理、后移交”的原则开展先期处置,派出所统一收案,根据对方反映问题,如应由明确的职能部门管辖则告知对方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由公安系统处结,非警务类和有隐患、有意向的行政案件将通过济南市“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流转至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进行处理,确保及时准确。

“三级整合”联动,实现融合调处

一是优化整合资源。综合治理服务中心根据矛盾纠纷调处的难度,在村级、办事处级、镇级三个层面均设有调解组织,把所有村级资源、部门资源、社会资源、县级资源视为矛盾纠纷化解的共同体,整合一切力量投入矛盾纠纷化解,上下贯通、可上可下、灵活高效。二是协调分工处理。镇级调解下设农业农村领域工作调解委员会、社会事务领域工作调解委员会、城乡管理领域工作调解委员会、经济发展领域工作调解委员会、法律服务领域工作调解委员会、纪委监委领域工作调解委员会负责处理相关工作,真正实现大融合、大调解。

“四室协力”联动,辅助全面化解

一是做实调解超市工作室。把镇级各部门负责人、法律顾问、社会人士等纳入调解员信息库,调解员信息上墙公示,当事人可以自由挑选调解员为自己调解问题,促进矛盾纠纷化解。二是做优网格法官工作室。依托网格管理工作机制,把法官融入网格,实现网格和法官双向互动,法官可以调动网格力量进行诉前调解,并协助法院开展送达、执行等工作;网格可以调动法官对本网格的矛盾纠纷进行听证化解。三是做精警调联动工作室。在孔村派出所设立工作室,根据受理警情情况,充分发挥镇调解共同体的作用,把矛盾调解纳入镇级大调解格局当中,发挥各方力量提升化解质效。四是做牢乡贤工作室。选聘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经验丰富的人员在镇矛调中心设立的乡贤工作室中轮流值班,借助社会公益力量专职解决各类矛盾纠纷。

“六项制度”联动,全面保障到位

一是设立村级热线制度。号召群众有问题打村长热线,并建立登记、处置等制度,力争把问题解决在村级。二是发挥法律顾问制度。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为村级提供法律服务处理疑难问题,促进村干部及村民法治观念的提升。三是推进社区民警制度。民警进村、入社区,党员的民警担任支部副书记,非党员的担任村主任助理,每名民警负责该村的治安维护、警情处置等任务,参与该村相关事情的处理。四是强化心理疏导制度。借助全县唯一一所精神卫生中心的优势,医师担任心理疏导员,对有需求的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化解当事人心中的郁结,并严格为当事人保密。五是落实包案下访制度。对于化解难度大的矛盾纠纷及信访积案,由班子成员根据属地和属事的原则包案化解,成立由相关部门、办事处、村相关人员组成的包案小组,下沉到最基层和当事人见面,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六是设立义务监督制度。优选聘请一批乡村治理义务监督员,建强村级监察站。及时受理、移送、督办义务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并予以反馈,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规范村干部履职行为,推动村级组织依法接受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努力打通非警务矛盾纠纷分流化解的最后一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