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青岛市市南区全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市南样板”

来源:青岛政法    编辑:李军


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准确把握“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根本遵循,通过升级打造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创新建立“高、全、统、联、评”五字工作机制,多维度扩宽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利益诉求多元化渠道,最大限度实现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的目标。2023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13000余件,实现81天零刑事警情,切实保障城区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高位推动,健全机制,构建“一盘棋”格局

市南区把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任务,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专题研究部署,区委政法委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建立区矛盾纠纷联调中心及分中心实施意见、工作指引、联席会议工作规则等配套文件,整合矛盾调处、信访接待、网格治理、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等便民功能,引导各类调解机构、人员规范入驻中心,构建运转高效、服务规范、衔接顺畅、监督到位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全域覆盖,链接贯通,夯实“一张网”体系

该区搭建1个区级指挥调度中心、11个街道级分中心、N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中心的“1+11+N”联调中心建设架构,完善“下呼上应、联动处置”工作机制,构建自下而上发现化解矛盾纠纷和自上而下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的闭环管理体系;打通街道与政法机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衔接渠道,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多元纠纷解决体系,实现矛盾纠纷全域受理、调解机构全网通联、调解力量全面统筹、调解工作全责统领。今年10月,市南区金门路街道天山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称号。

统筹资源,融合职能,形成“一体化”合力

通过优化整合非诉讼纠纷化解职能和资源,建立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行业专业调解配合互动的基本架构,完善“1+1+1+N”纠纷调处体系,组建50余名物业、家事、金融等领域专家智库队伍,引进律师调解组织和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建强人民调解组织97个,建立重大疑难纠纷“一案一团队”会商研判机制,“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得到最大保障;整合大调解资源,扎实推进“一社区一工作室”创建活动,指导街道打造“乔帅民军地调解室”“王文君工作室”等特色品牌调解工作室,新增跨境电子商务、会展行业、海事海商3家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质效显著提升。

联动协同,一站解决,拧成“一股绳”推进

市南区强化实体协同、业务联动,建立妇联、市场监管、退役军人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常驻、轮驻、随驻各级中心机制,区级中心按照“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分类办理、就地化解”原则指派分流分中心办理案件,形成警调联动机制、诉调联动机制、仲调联动机制、委派调解机制等多项联调运行工作机制,构建起细密紧实的多元调解机制框架。打通与法院的专线连接,入驻区级中心的法官随时对调解成功的协议进行“一站式”司法确认,提升纠纷调处的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评测并举,统筹调度,实现“一平台”管理

区级中心加强对分中心实体建设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统筹调度和督导检查,通过“智慧调解”系统对全区矛盾纠纷受理分流、办理结案、分析研判,着力提高危机预警和处置的精准度;建立群众满意度动态监测机制,通过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转办、交办的矛盾纠纷化解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和考评,不断提高纠纷调处工作质效;强化结果运用,把“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平安市南建设考核指标,对工作开展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等情况予以考核整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