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德州市德城区:“六联六共”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李军


德州市德城区新湖街道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探索“六联六共”新模式,破解治理难题,助力社区治理转型升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新格局。

组织联建,促进党建工作区域化共融。建强基层堡垒,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以街道党工委为轴心,统筹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物业公司等成立“社区共同治理研究会”,延伸组织触角,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共同治理研究会-社区党委”三级组织架构,明晰职责分工。充分发挥架构成员地缘、人缘、亲缘优势,推动社区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截至目前,已调动区域内100多家单位及组织融入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党建工作由垂直管理向区域治理转变,不断引导各类党组织向社区集聚,服务力量向基层倾斜,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推动社区治理主体广泛参与、融合升级。

资源联享,整合各类资源集约化共用。以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整合双报到单位人力资源和专业优势,推行构建“群众点单、街道(社区)派单、单位(组织)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机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主阵地,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打造“暖心蜂巢”“城市驿站”等微服务阵地11个。链接两新组织及专业化社会资源开展“窗帘行动”“幸福食堂”“幸福学堂”等一系列为民服务项目,瞄准问题精准发力,及时提供便民、利民、惠民的人性化服务,实现需求与服务的精准、有效对接。借助“一点善百分爱”积分超市,由各单位及组织提供礼品和兑换服务,志愿者积分兑换生活日用品、店内服务,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实现助人自助的爱心循环,助力各类资源的集约化共享,打通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米”。

事务联议,推进难点问题项目化共商。“社区共同治理研究会”为牵引,事务共商凝聚治理合力。德城区新湖街道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两新组织、社区的作用,建立一核多元社区治理体系,吸纳离退休干部、专家学者等多元人才,组建研究会智库,目前已有20余位智库学者。建立“1+5”共建运行机制和民主协商“五事制”,通过“社区提事、党群议事、研究会定事、联动干事、民主评事”,坚持问题导向,定期开展调研工作,按照共性问题、个性问题,从严从细列出清单,分析研判群众诉求,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共商项目解决共性问题,以“社区书记论坛”“圆桌议事会”“社区治理共同体研讨会”等扩展协商“共享圈”,织密织牢“议事网”,让事务联议成为解开社区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服务联抓,助推社区服务群众化共建。依托“红色义仓”“城市治理合伙人”平台及资源,在公益慈善、生活服务、文体活动等领域培育了一批社区能人、社区达人、社会组织,每季度开展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将其转化为社区骨干力量,并将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为居民提供心贴心、“零距离”服务。同时,全面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衔接15分钟生活圈,补齐服务设施短板,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参与,配建教育、养老、医疗、购物、娱乐设施,提供暑期托管、送餐助餐、爱心义诊等多元化服务,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他们得到更多呵护,织密养老托育民生保障网。

困难联帮,保障关爱群众实效化共筑。织密党员联户一张网,架起一座“连心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起全覆盖、常态化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组织引导党员在社区治理的前沿阵地干事创业、担当作为。通过开展党员联户走访遍访,实行四色走访工作法,探索1名先锋党员,1名网格员,联系N户弱势群体的“1+1+N”工作模式,作为民情收集、困难帮扶、平安稳定的基本工作单元,根据党员特征优势组成联户团队,动态掌握联户家庭基本情况、困难问题和思想情绪,精准关心关爱群众,对帮扶家庭定期回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党员联户”的辐射带动效应,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上做深、做细、做实。

治理联动,助力精致社区规范化共治。搭建沟通平台,鼓励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党员代表主动参与小区事务,激发社区治理“微动能”。落实“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整合城管执法局、属地派出所、市场监管所、交警队等执法力量,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身边小事”,针对私搭乱建、毁绿种菜、不文明养犬、乱贴乱画等问题,坚持“柔性劝导”与“严格执法”并行,开展“执法进小区”专项行动,多样化开展法治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解决好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治理联动”为密钥,解好社区规范化建设方程式,形成“多元参与、联调联治”格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