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做实“一村一警” 助力矛盾化解
来源:德州政法 编辑:张敏
今年以来,平原县坚持法治思维,充分发挥诉调、检调、警调、人民调解作用,推动“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巡回法庭等全面铺开,带动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力量积极发挥作用,凝聚合力,努力推动“原满调”进一步发挥实效。
“一村一警”实现“精准对接”
平原县将“一村一警”工作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有力抓手去推动,以更宽的视野和更有力的措施,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将基层派出所辖区内村庄、社区一一分配,联合街道、村干部共同展开“作战”。积极打造“民警辅警+网格员+社会力量”一体的社区警务团队,与基层网格深度融合,织密“一村(格)一警”防护网,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实现与服务对象的“精准对接”。建立矛盾纠纷摸排预警机制。积极参与推动源头防范、全力做好矛盾风险源头防范化解工作。常态化开展基层基础大摸底、大走访、大化解行动,及时收集各类矛盾纠纷线索,依托社会网格化解小矛盾、小纠纷,实现纠纷在网格中解决,矛盾在网格中化解。通过警务助理,引入村居治保员、村居调解员、老党员,乡贤等群防群治力量,深挖民力资源,确保服务到位,矛盾快速化解。
上门化解 “矛盾不上交”
“谢谢民警为我们调解,我们真不该为一件小事吵得伤了邻里和气。”8月16日,王庙派出所及时化解一起因排水沟问题引起的邻里纠纷。俩邻居村民因排水沟问题发生矛盾。房子围墙的一侧有一条排水沟,由于排水沟里泥土堆积,每逢下雨天气,雨水无法排出,都往张某的院子里流。张某一家深受积水困扰,于是拿铁锹把排水沟挖开,正巧被邻居撞见,引起不满,双方互不相让发生了争吵。幸亏民警及时赶来化解,双方认识到各自的不足,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握手和解,重归于好。
王庙派出所建立矛盾纠纷上门服务机制,对持续时间长、化解难度大的矛盾纠纷,变“坐等候诊”为“上门寻诊”,调解人员实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到农村村居、田间地头与矛盾双方进行面对面交流,讲理说法、明确利害关系,引导群众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建立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与镇司法所联动联调,根据不同矛盾类型,采取不同的调解措施,形成了“群众说事、警官说法、干部联动”的多元矛盾联调法。通过拓展矛盾纠纷化解新途径,实现了处置在小、化解在早,实现了“调解不反弹、信访案件少、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王庙派出所共化解邻里纠纷30余起,并坚持对每一起纠纷教育为先、处罚为辅,使辖区环境逐渐向好。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近日,民警在所包村庄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村民刘某因与某企业因征地问题,频繁发生争吵,在多次调解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矛盾始终未得到有效化解。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民警迅速启动联调机制,联系该村的现任党支部书记与原党支部书记共同化解此事。在经3个多小时的多方联合调解后,最终矛盾化解,双方握手言和。
龙门派出所推行“一村一警”模式,构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基层治理新模式,对重大事件的调解,主动靠前、现场了解、现场解决。民警每个星期用半天时间下村,了解村内情况,梳理民情民意。遇到矛盾纠纷,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排查,了解相关情况,与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动调解。同时,实行责任区民警责任制,通过治安信息员对重点人员做到早发现、早谈话、早控制、早化解,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源头化解矛盾纠纷。“一村一警”模式的推行,充分发挥了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延伸了农村警务神经末梢,切实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