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齐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以“齐”心调解 促“和”美共治
来源:德州政法 编辑:张敏
齐河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推进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机制建设,构建“品牌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多元解纷新格局,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自调解中心运行以来,切实发挥出调解防线的作用,调解成功各类矛盾纠纷3100余件,调解成功率98%,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打造“齐为民”多元解纷品牌
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打造齐心共治、为民解忧的“齐为民”系列调解品牌,以品牌建设引领社会治理质效全面提升。一是挖掘个人品牌。鼓励调解能手成立个人调解室,打造出“王玉芝调解室”“老洪军调解室”“老郑解疙瘩”“老席说事”等16个个人调解品牌,扩大调解影响力。二是做强专业品牌。以企业、婚姻、物业、金融等领域为重点,成立行专调解委员会17个、行政调解委员会18个,工商联与法院共建机制调解成功案件46起,涉案金额近亿元,获全国工商联、最高法联合通报表彰。三是打造服务品牌。鼓励挖掘自身特色,安头乡把群众服务、诉求咨询、矛盾化解等多项功能“一站式”融合,创建“安心办”服务品牌;华店镇配备调解专车,精心打造“移动调解室”,推动调解服务前移;晏城街道以“机制”换“基治”,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成为社区治理典范。
搭建“规范化”多元解纷体系
立足实战,构建起横向联通部门、纵向贯通乡镇的多元化解体系。一是强化阵地建设。县调解中心内设调解室、远程视频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分析研判室等多间功能室,设立综合服务、助企安商、法律援助、劳资纠纷等10个服务窗口,实现一站受理,分级分流,精准对接。二是加强功能融合。调解中心与综治、信访、诉讼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多中心一体运行,实现工商联、法院、信访、司法等18个部门入驻,打造成集调解、诉讼、接访、仲裁、行政复议和公共法律于一体的实体平台。三是完善机制运行。实行窗口直办、部门联办、领导领办、跟踪督办的四级办理机制,制定分流交办、吹哨报到、会商研判、监测预警、评价督导等工作机制,建立登记、流转、受理、办理、回访的闭环调解流程。同时,15个乡镇(街道)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实现调解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构筑“专业化”多元解纷队伍
夯基垒台,打造全域覆盖调解队伍,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一是打造过硬专职队伍。采取民主推荐、公开选聘的方法,县乡两级调解中心全部配备3名以上专职调解员。二是建立调解专家库。遴选23个领域211名政策专家、业务骨干和调解能手,纳入齐河县调解专家库,为化解全县重大疑难复杂纠纷提供法律支撑与专业服务。三是探索网格调解机制。各乡镇(街道)依托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社区调委会和村级调解室,将人民调解融合到网格服务管理中,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让网格员化身群众身边的“微调中心”,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调解体系,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的飞跃。
拓展“信息化”多元解纷平台
科技赋能,依托社会综合治理平台,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升级。一是筑牢社会治理“管理中枢”。全县开展人房数据采集工作,通过网格员入户走访,准确掌握网格内房屋出租、重点人群、流动人口等信息情况,共录入人口60.2万人、房屋31.1万幢,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基础信息支撑。二是夯实社会治理“智慧中枢”。平台对接7个县级单位、13个外部系统、15个乡镇街道,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融合共享,利用大数据+算法研判,对隐性问题、隐性风险提前发现、提前处置。三是搭建矛盾纠纷“处置中枢”。平台设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事件收集渠道,网格员随时排查、上报、化解矛盾纠纷,自下而上矛盾摸排更加细致;将12345、民声热线、“码上办”等民意诉求渠道全部纳入平台,信息推送更加高效,调解中心依托平台实现实时掌握、科学研判、及时预警、高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