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大平台” 创优营商环境 ——沂源县积极推进政法职能与园区服务深度融合
来源:淄博政法 编辑:王岩
立足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如何发挥政法力量,以现代化的政法工作服务于园区高质量发展,成为沂源县政法各部门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今年以来,沂源县勇于探索、积极实践,鼓励政法各单位主动深入园区,以创优营商环境为着力点,以打造“四大平台”为支撑,探索“党建引领、政务服务、警务护航、法务保障”工作新机制,推动新时期政法职能作用发挥与企业综合服务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沂源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3月,2006年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辖区内企业30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集聚高新技术企业45家、上市公司5家。园区工业总产值超300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90%以上,是沂源县工业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搭建“党群服务平台”
迭代升级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创新建立园区党建共同体党委,积极吸纳园区“助企工作室”法官、“警企会客厅”民警、优秀调解员等力量进入共同体党委,打造“心系使命 益企赋能”党建品牌,聚焦主导产业,创新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新模式,先行组建医药健康、新材料两个产业链党委,立足政法单位提供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解、公益诉讼、企业职工权益保护等职能优势,采取组织联建、活动联办、事务联商、问题联解、资源联享、产业联兴“六联”工作模式,将沿链40余家企业和原本分散的政法各力量串联、整合在一起,有效破解产业链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局面,形成多点支撑、服务打包、抱团发展的工作新格局。探索构建“园区共同体—产业链—服务团队—企业—党员”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实行“定例会、定责任、定期限、定奖惩”的“四定”工作法,实现党建指导员、政法帮包员联动,在强化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助力企业解难纾困,推动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搭建“政务服务平台”
设立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立足开发区职能,聚焦企业办事高频事项,精准梳理企业“需要什么”,集成政策精准推送、金融信贷服务、企地矛盾化解、要素保障服务等事项,面向新开办企业和新上项目提供登记注册、项目审批、法律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实现企业从开办到运营、项目从立项到投产的140余项“全生命周期服务”;面向现有企业和已落成项目,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上门”,落细落实“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完善“全员帮包”机制,每个企业落实“联络员+网格员”两员合一模式,赋予其“风险排查、矛盾调处、纾难解困、法律服务、帮办代办”等“管家式服务”职责,通过充分融入政法力量,织密服务网络,搭建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搭建“警企服务平台”
以“警企会客厅”为平台,开展宣教“助企”,组织“送法上门”,结合相关案例,向企业讲解法律知识,指导做好防自身犯罪、外部侵害、内部职务犯罪等,为企业安全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优化服务“暖企”,组建企业警务助理队伍,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及时发现治安隐患,今年以来,排查解决涉企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21件,营造了优质高效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监管“安企”,对园区企业采取等级化管理,对重点企业提高日常监督检查频次,针对易制毒、易制爆企业和加油站、加气站等重点部位,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确保不发生问题。
搭建“助企服务平台”
沂源县法院聚焦企业司法需求,在药玻公司、瑞丰公司等企业设立了4家助企工作室、 e+巡回智慧服务站,搭建线上直通平台,打造“企业营商发展的服务站、公司交易风险的评估所、职工法律权益的门诊部、订单式服务的联系点”。按照“服务不添乱、只为做奉献”的服务理念,创新推出3名专业法官、3名企业员工的“3+3”办案团队设置,建立微信工作群,搭建网络工作平台,开展在线司法服务;全力打造网络在线服务流程,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和多元化解小程序,线上连接法官、调解员和当事人,便捷高效化解纠纷;制定法官助企工作室纪律作风“十不准”,规范法院和企业工作人员的日常言行,合力营造良好的工作作风。今年以来,助企工作室已协助诉前化解涉企、涉职工纠纷47件,涉企诉讼数量同比下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