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岚山区以“五个强化”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来源:长安日照 编辑:王岩
日照市岚山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强化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多方联动、工作保障、督导考核等,下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先手棋”,最大限度将各类矛盾发现在基层、处置在前端、化解在一线。
强化阵地建设
筑牢基层稳定“防火墙”
调整充实和规范完善区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8个镇级调解中心,优化设置人民调解委员会250个、社情民意联系点152个、各类调解组织463个,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组织网络体系。在矛盾多发易发的重点行业领域,加强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建设,先后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人事纠纷、医疗纠纷等各类调委会20个,为各领域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专业化法治化保障。针对重大矛盾纠纷及风险隐患,及时启动联防联控联判联处机制,第一时间发布通知、共享信息、相互补位,织密织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强化队伍建设
配强矛盾调处“主力军”
把“有人能调解”“有调解能人”摆在突出位置,共计调整充实调解员1735人。配强专职队伍,按照“区级招、镇街用”原则,由区司法局统筹选聘专职调解员,在占民商事案件比例较大的行业领域配备3—5名专职调解员。优化兼职队伍,充分吸收党政机关、司法所、派出所等在职人员及村(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等兼职调解员。壮大志愿队伍,积极发动“三官一律”“两代表一委员”、行业专家和平安志愿者、“五老”等人员进入志愿调解员队伍。发挥矛盾调解智囊团作用,在村居法律顾问中推行“月例会”和“下沉一线”工作法,以“摆地摊”等形式为群众调处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意见。
强化多方联动
打造多元化解“联合体”
搭建“12345+调解”和访调对接模式,对乡镇街道、单一部门无法化解的有关诉求及信访事项,及时向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推送,多方研判协调处置。强化警司联调,实行“一警三推”警情推送机制,将矛盾纠纷类警情同步推送到责任民警、乡镇(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做实诉调对接,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民商事案件,由区法院向区司法局、乡镇街道和有关行业部门“一案三推”。鼓励“法律援助+调解”,积极推行案前调解。创新检调对接,依托驻检察院调解工作室,定期邀请听证员、律师、村(社区)“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等以听证方式进行调解。
强化工作保障
提升靠前化解“驱动力”
区综治中心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分析研判、情况通报等机制,组建38名联络员组成的通联队伍,提升案件交接、信息通传、办案协调工作效率,调动各方矛调资源参与化解。加强复杂矛盾纠纷案件化解工作指导,畅通司法确认渠道,提高司法确认效率,法院、司法和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对调解组织开展法律咨询、业务培训和工作支持,针对矛盾纠纷多发行业领域,统一类型化纠纷赔偿标准、证据规则,动态调整完善案例库,确保调解案件有例可鉴、有制可循。落实财政保障措施,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人民调解员按标准发放补助补贴,对人民调解案件实行个案补贴。
强化督导考核
用好激励惩戒“指挥棒”
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评,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考核细则,按照“日常+年度”双线考评方式抓督促改、抓责任落实。同时,由区社会治理中心牵头协调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对本领域行业调解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统计多调衔接情况,实行万人案件率月调度汇总、季分析通报制度,健全正面激励和负面追责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除给予相应加分外,在平安创建等活动中优先推荐,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以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进行追责,层层传导工作压力、激发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