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297户果农!淄博沂源成功化解一起合同纠纷
来源:淄博政法 编辑:张敏
“现在宣判:被告李某、张某偿付原告王某等297户果农水果款共计147万余元及相应利息,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履行!”近日,沂源法院成功化解一起涉及297户果农的买卖合同纠纷。

因该案涉及面广、矛盾尖锐复杂,接到案件后,鲁村法庭立即开会分析研判,经过集体会诊,鲁村法庭提出了“源头准识别、诉前降风险、诉讼连奋战” 的“三步工作法”,并要求2个月内快速化解矛盾纠纷。在诉前,全庭人员就将所有果农的证据初步固定,双方无争议的事实也进行了精准识别,极大的稳定了当事人的情绪。
为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承办法官更是将庭审搬到了村委现场。一面国徽,三张桌子,几把椅子,一个简陋的“流动法庭”搭建而成,现场开庭、当场宣判,铿锵有力的法槌声敲开了所有旁听群众的法律意识。

审结不是完结,为了保障后续的果农的货款能够归还到位,承办法官在庭审结束后对被告开展了警示教育,一是为了确保判决的切实履行,二是通过此案教育被告在往后的果品收购买卖中要遵循诚信原则,保障资金畅通,保证被收购货品果农的合法权益。
“这是判决书明确的内容,你是必须要履行的,不履行的话还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而且人家卖给你桃子也是对你们的信任,你们不能辜负!”听到这里被告难掩羞愧,表示当前真的是资金紧张,但一定会竭尽所能,履行好还款义务。

宣判后,沂源法院、沂源县司法局和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就地举办了一场果业链纠纷答疑讲座,对该案的判决内容进行详细的释法明理。小小的会议室里挤满了涉案的果农和村民。

“钱我们什么时候能拿到啊?”“这个交易合同到底怎么起草啊?”……承办法官对于现场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并针对当地果农的交易习惯,对这种常年“赊销方式”所隐含的风险,结合本案实际,进行了现场说法,会上还发放了《致果农的一封信》等宣传单页。果农和村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讲座讲问题、说方法、接地气,真是受益匪浅!

现在正值黄金桃下市的时期,沂源法院干警们又来到了庭审现场附近的黄桃园、黄桃市场,向果农们了解黄桃销售渠道、生产收益等情况,围绕果农们感兴趣的劳动者权益保障、果品买卖等展开讲解,并呼吁果农们要注意合同签订的细节,保障销售安全,为即将摘果的“黄金桃”送上“保险箱”。
“法院真是及时雨”果农喜笑颜开地对干警说,并热情地邀请法院干警常来果乡“作客”普法,以专业的法律知识,助力果农、果企做强做大,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