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滨州市高新区创建“红色和事佬”机制 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来源:长安滨州    编辑:李军


滨州市高新区全面落实市委“过程党建”部署,把党建工作融入工作全过程、全领域,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贯穿于基层治理始终,搭建“红色和事佬”平台,深度融合党务、警务与综治事务,实现矛盾联调、工作联动、平安联创,推动基层治理从“控事稳局”向“深耕善治”转变。

党建搭台、流程重塑,做强“红色”调解力量

党建统筹搭建体系。依托三级党组织,建成2处“红色和事佬”街道服务中心、19座社区工作站、164个村居工作室,联动区级“一站式”矛调中心,形成集查、调、疏为一体的工作体系,实现矛盾纠纷调处由“被动受理、派出所集中”向“源头受理、一线调处和分类处置”转变。

党员带头融合力量。组建359人“红色和事佬”调解队伍,街道层面由党工委副书记牵头,各站所参与;社区层面由社区书记、包村干部和社区民警组成3人调解组;村居层面组建由社区警长、村干部、“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四老人员”和村居网格员组成的“一警四员”调解小组,充分发挥各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聚合多方调解力量,做强调解末端支撑。

党委认证放权赋能。由街道党工委“背书”,赋予“红色和事佬”成员兼职人民调解员身份认证,岗前培训结束后发放聘书。设立登记受理、说事拉理室等功能室,制作受理、调处、建档流程图,实现“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有效提升纠纷“调结指数”和群众“满意指数”。

过程管控、协同推进,多元调处矛盾纠纷

打造坚实“战斗堡垒”。加强“红色和事佬”内部党组织建设,组建2个临时党支部,成立19个社区(村)党小组,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任务,引导党员干部以身示范。每季度组织“枫桥班”集训,邀请市区优秀调解员、驻区法律顾问、优秀公安民警集中授课,每月考核、每季评比,选树全年“十佳”,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

建立“靶向排查”机制。借力“百姓管家平安码”,滚动排查上报矛盾纠纷,重点排查重大安保活动期间苗头事件,实现隐患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早预警、早研判、早解决,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升级。今年以来,摸排上报重点线索13条,关注的部分重点、焦点事件预警稳控率100%。

推动“多元”调处矛盾。坚持源头化解,锚定“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推动“红色和事佬”随警作战,紧抓纠纷调处的“黄金2小时”。坚持关口前移,邻里、婚姻家庭等常见性多发矛盾纠纷,村居工作室就地化解;常年矛盾纠纷,社区工作站组织专门力量,多方联席会商制定调解方案,确保“小矛盾不出社区(村)、大矛盾不出乡镇街道”。去年以来,化解一般类矛盾纠纷400余起,化解率95%,现场调结数提升28%。化解满意度评价信访案件10件,是全市唯一满意率双100%县区。

问题导向、人民至上,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做实民意访查。区公安分局建立民意访查中心,对矛盾纠纷、政务服务等开展全量访评,不断扩大过程党建中问题的来源渠道。善用“月度提醒、动态提示、季度评议、年度考核”过程管控模式,考核结果通报街道,直接与绩效和干部选拔推荐挂钩,倒逼“和事佬”成员主动担当职责内的党务、警务及综治任务。今年以来,选拔任用街道、派出所干部4批13人次,推荐市级优秀村干部2人,“和事佬”成员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

推动平安共建。依托“红色和事佬”平台,组建最广泛“党建联盟”,建立健全警企、警校、警医等一系列平安共建机制,促进公安、职能部门、社村联动,实现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双推送”,治安短板、巡逻防范“双补强”,推动社会资源力量深度整合。基层治理工作触角延伸至邻里、楼道、住户等最小单元,实现社区治理由“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转变。

护航“高新”发展。以“红色和事佬”为阵地,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上载体,有效扩大朋友圈、画好同心圆。主动对接全区33个重点项目,在39家规模以上企业推行“一企一警务助理”,主动上门为企业发展解难题。在愉悦家纺、欣悦医疗、科伦药业等重点企业设立党建共建联系点和警务联勤工作站,指导企业建立完善内保组织52个,推出涉企纠纷“吹哨解难”机制,有效处置涉企矛盾纠纷37起,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助力企业家圆梦高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