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以法治之力,助燃蓝色经济引擎强化海洋法治文化建设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法治烟台 编辑:王岩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近年来,黄渤海新区坚持党建引领,立足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对海洋经济的推动作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实现“党建红”与“产业蓝”的深度融合,持续点燃深蓝经济引擎,做好经略海洋文章,打造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海洋法治文化品牌——“法治护航 逐梦深蓝”,实现了“统筹护海、依法治海、生态管海、科学用海”的有机统一,赋能新区深蓝经济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坚持党建引领,
全力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黄渤海新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行业发展优势,打造集“政产学研金服用”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党建共同体,先后签约落地投资100亿元的“百箱计划”、投资50亿元的“蓝鲲号”以及挪威海洋牧场等重大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助推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行稳致远、蓄力扬帆。
立足区位优势,
健全完善海洋产业法律体系
法治建设,体系先行。作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承载地,黄渤海新区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改革创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全区试点经验为蓝本,先后推动《烟台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烟台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烟台市入海排污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出台,为烟台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严格依法决策,
科学谋划海洋产业发展蓝图
黄渤海新区在战略咨询、园区规划、生态把控、项目落地过程中始终坚持法治先行、依法决策,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环节。组织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加海洋专题研究会议11次,审核规范性文件7件,提出法律意见80余条,让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执行和调整更加科学、民主、依法。
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涉海执法监管效能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黄渤海新区立足打造政通人和、简约高效、阳光便利的营商环境,在全省率先实施“用海审批集成式改革”,组建用海审批联席机制、搭建用海审批网上办事系统,平均节省办理时间50%以上,助力用海项目快核准、快落地;探索打造装备型海洋牧场“研发、确权、融资、增信、推广”集成创新链条,推动现代海洋产业加速起势,入选商务部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一体化”监管执法机制、“一体化”涉渔船舶管控平台、“一体化”防范打击措施、“一体化”转产转型政策,形成全口径防范和打击海洋非法捕捞的有效模式;在全国率先搭建入海排污口“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体系,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线上+线下”闭环监管,入选国务院改革试点经验,并在全国沿海地区复制推广,充分体现了“法治也是生产力”。
汇聚法治人才,
强化涉外海洋法律服务供给
黄渤海新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创建“党徽闪耀 律动新区”党建品牌,以组织引领带动资源集聚,先后落户全国首家海洋知识产权中心,成立全省首家鲁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山东泰恒程源(烟台)联营律师事务所,创设“烟台海洋经济法律研究与实践基地”,构建起“产业准入+产业升级+产业保护”三位一体的海洋产业全链条法律服务体系。推行“双向培养”与“梯次培养”机制,选优育强党员律师人才后备队伍,先后培养吸纳涉外、涉海洋法律专业人才21名,为企业解决法律问题70余件,发挥出“海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最大效能。
普及法治教育,
培植全民海洋法律意识
黄渤海新区持续强化海洋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凝聚全民爱海护海法治共识,充分利用渔灯节、世界海洋日、海洋放鱼日公益活动等与“海洋”有关的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形式新颖、独具特色的全民性普法宣传活动,每年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渔村、进商圈等各类涉海法治宣传教育培训活动20余场次,在全区逐步形成崇尚海洋法治权威,共建“海上绿水青山”的法治认同感。海洋法治意识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为此,黄渤海新区针对青少年群体,组织开展新区海洋产业特色研学实践课程,通过参观区海洋法治文化展厅——烟台黄石湾海洋经济区总部基地、区内海洋领域重点企业,让青少年直观了解新区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色优势,激发青少年投身海洋事业发展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蓬勃海洋,法治护航。近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全社会珍爱海洋,共建“海上绿水青山”的法治认同感日益提升。下一步,黄渤海新区将继续深化海洋法治文化建设,引导全社会自觉加入守护建设美丽海洋的行列,成为海洋法治的宣传者、海洋知识的普及者、海洋文化的传播者,为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示范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