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泰安市泰山区:探索“人民调解+网格”模式化解邻里烦心事

来源:泰安司法    编辑:王岩

 

泰安市泰山区泰前街道广生泉社区成立于2002年7月,辖区有52个居民小区,居民8000余人,为典型的城市社区。广生泉社区始终积极探索“人民调解+网格”新模式,发挥网格员“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化身居民身边的“调解员”,将矛盾源头“网”在“格”中,实现身边事身边解、大家事大家办,人民调解“泉”心为社区,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深根厚植,焕发新内涵。

调解网格全覆盖。织密“一张‘泉’心网”,倡树“人人都是调解员”理念,组建随叫随到、有事即到、到即能调的的人民调解团队。搭起调解架构。按照“1+2+N”模式,网格内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员、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协管员,发挥辖区退休老干部群众威望高、善做群众工作等优势,挑选热心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充实人民调解力量。建起调解平台。社区、网格、楼栋分别设立“协商议事室”“‘泉’心会客厅”“网格议事会”“楼长说理儿”等议事协商平台,让居民群众有地说事、矛调团队有场解纷。形成调解合力。依托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引导社会力量,组建“靠得住”平安守护、“搭把手”爱心助老等调解志愿服务队;结合“物业融网·红暖万家”活动,实现物业与社区资源联用、服务联动、矛盾联调,形成“服务一起上、纠纷一块调”的良好局面。

社情民意全排查。建立“3个1”社情民意排查机制,把居民的小事办好、急事办稳、难事办成。一支队伍入户排查。每个网格建立1支排查队伍,由人民调解员牵头,广泛吸纳网格员、居民代表、物业服务人员等力量参与,实行“四勤五心”社情民意排查法(腿勤、嘴勤、手勤、脑勤,帮群众办事有热心、耐心、细心、尽心、诚心),做到情况掌握在平时,止纷准备在随时。

一个平台反映需求。每个网格建立1-2个微信群,有需求随时在群里反映;每个楼栋设立心愿箱、推广使用“‘码’上提‘泉’心办”微信小程序,精准对接居民需求,高效快捷地解决了身边的大事、小情。一本台账记录民意。每个网格由人民调解员牵头建立1本社情民意台账,记一件、干一件、销一件,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今年以来,社区98%以上的矛盾纠纷得以主动发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全化解。构建多元参与共商共治共享社区事务,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小微矛盾发现即调。针对邻里琐事等小微矛盾纠纷,由人民调解员、单元长、楼栋长、网格员第一时间介入,现场调处、就地化解。复杂矛盾联合调处。创新打造“‘泉’心会客厅”,构建简约高效的“汇”治理模式,发挥“双师团队”作用,聘请泰安军分区原副政委李庆海,用好“吹哨报到”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网格难以化解的复杂纠纷130余起。调解成功及时回访。坚持“骑上马送一程,一调到底”,有时因一些事情引发邻里矛盾,虽然纠纷及时化解,但在回访过程中发现邻里关系依然紧张,人民调解员积极发挥作用,加强沟通、缓和关系,及时修复邻里感情。

为民实事全程办。秉持“把民生事调解到民心里”理念,让居民感受到“家”的温暖。惠民法治宣传到家。泰前司法所联合综治、法律顾问、公益律师、大学生普法志愿者等组建专业的法治宣传队伍,结合居民日常工作生活需求,常态化进家入户开展各类普法宣传,引导居民共同学法尊法、用法守法,培养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素养。群众需求满足到家。针对群众反映的医疗、养老、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问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化身组建“邻里师傅”队、设置“共享家什”服务点;创新开办“老年大学送法进社区·社区月课”活动,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上起了“大学”;同步开设“红色四点半”课堂,培养孩子们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综合能力。

暖心互助帮扶到家。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发挥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作用,制定项目服务清单,涵盖家政保洁、水电维修等22项服务内容;开办“医养大集”,常态举办“家门口”的为民服务活动;关注社区特殊人群,为辖区200余户失能半失能、独居高龄家庭送上“泉”心服务卡,通过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预防减少邻里纠纷的发生。

据了解,下一步,泰前街道将持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用脚步丈量网格,用服务凝聚民心,用责任守护平安,巩固“人民调解+网格”经验,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格、矛盾不上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