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探索“夜巡夜访夜话”工作法 共建群防共治新模式
来源:临沂政法 编辑:王岩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治安防控,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沂南县坚持“群防群治、同心守护”的工作理念,探索“夜巡夜访夜话”常态化治安巡逻工作法,积极成立群众自治队伍,开展常态化治安巡逻,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的巡防目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实效。

党群共建,成立巡逻“防护队”
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发动群众原则,科学选拔巡逻队员。
一是科学“选”,夯实巡防基石。例如青驼镇以村组为单位成立80支巡逻队,结合村庄实际,建立“1+9+X”队员选拔机制,由1名村内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牵头,择优选拔9名常年在村居住的中青年党员、热心群众担任常态队员,利用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开展巡逻。
二是突出“育”,增强巡逻能力。定期邀请县级特巡警大队进行培训,通过现场示范、模拟实战等方式,对巡逻队队形、巡逻器械使用、小单元作战等内容进行演示和训练指导,提高队员应对突发状况的处置能力。开办“巡逻夜课堂”,开展土地保护、消防安全、应急救护等专家讲座、业务培训,提升队员参与治理、服务群众的能力素质。
三是配备“专”,提升巡逻质量。为村级巡逻队配备橡胶棍、盾牌、防暴钢叉等专业器械,提升巡逻队震慑力,保障巡逻效果。同时,活用“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平台,配合无人机飞巡,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的社会治安防控格局。
党群共谋,细画巡逻“路线图”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选定巡逻点、画好巡逻线、拓宽巡逻面,增强巡逻防控针对性。
一是坚持“守点”,打好属地战。按照“地段选静不选闹、环境选黑不选亮、路段选小不选大”“三选三不选”原则,选定重点巡逻点,如发现可疑人员、外来车辆,及时盘询,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假日期间,对重点巡逻点增加巡逻频率、延长巡逻时间、加大巡查力度。
二是坚持“巡线”,筑起防护墙。根据阶段性重点工作要求,制定特定巡逻路线,提升巡逻防控针对性。比如,在春季秸秆禁烧、夏季防溺水、秋季护林防火、冬季防CO中毒等工作中,制定穿田、沿河、入林、寻烟等巡逻路线。
三是坚持“查面”,守护平安家。对村内环境卫生、邻里纠纷、安全隐患、违法建筑等底线事项进行排查上报,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精神病患者等重点群体、弱势群体进行入户走访,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置,维护村庄和谐稳定。

党群共治,巧建巡逻“新生态”
建立健全巡逻监督管理、联动处置、积分奖励等机制,推动治安巡逻工作常态长效。
一是坚持管理从严,促进巡逻规范化。建立巡逻队工作督促机制,每晚由镇级夜间带班领导组建治安督导小组,随机选择部分村组,对巡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科学指导,督促巡逻队按时、按需、按路线规范巡查,提高巡逻质量,确保巡逻实效。健全巡逻工作纪实表扬机制,对各村巡逻次数、巡逻质量等进行纪实评价,每半年召开一次表扬大会,评选优秀巡逻队和巡逻队员,发放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品,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上下协同,促进巡逻联动化。建立联动处置机制,村级巡逻队无法解决的问题,统一报镇综治,由综治中心按照联动部门职责进行转办,安排派出所、综合执法等部门深入村组,与巡逻队进行联动处置,及时解决。
三是探索积分奖励,促进巡逻社会化。建立健全积分奖励机制,对无职党员、热心群众等义务参加巡逻的,给于适当积分奖励,定期对积分榜单进行晾晒,增强巡逻队员荣誉感。同时,在各村组设立“蒲公英超市”,巡逻队员可使用积分在超市内兑换生活用品,激发群众参与主动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