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组织助力,自治更加有方!

来源:东营政法    编辑:王岩

 

下午学校放学后,走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宁社区,阅读室里不时传出朗朗读书声,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与辅导老师正耐心辅导孩子们做作业,这是社区“四点半课堂”的学习场景。“四点半课堂”是社区针对家长不能及时接孩子专门开设的,通过解决孩子无人照看、课后作业辅导难等问题,让社区“小课堂”发挥“大作用”。

“四点半课堂”将教育服务延伸进社区,进一步强化了社区服务功能。“现在这些逐渐完善的助学工作,都是由最初居民互助形成的小小助学岗发展而来的。”安宁社区党委书记李席席介绍道,2007年助学岗就已初见雏形,但一直没有进行规范化的队伍建设,现在按程序建立了自组织,让居民在“搭把手、帮帮忙”间,不断强化参与感、获得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激发了社区治理内生力,助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近年来,开发区积极推动群众自治,大力培育社区自组织,涌现了一批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居民骨干,但社区自组织多处于“各自为战”状态,未形成工作合力。基于此,开发区提出建设社区自组织联合会,推动社区自组织由“分散”向“汇聚”转变,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

促多元力量联动

发挥社区“大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成立社区自组织联合会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党员围绕社区治理、居民服务、平安建设等开展活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动阵地和队伍资源共享,努力将联合会建设成为基层党建的延伸平台。

“线上+线下”齐发力

夯实队伍培育基础

为扩大宣传覆盖面,各社区采用入户宣传、微信网格群、公示栏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集中宣传,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自组织及社区自组织联合会的熟知度、认同度和参与积极性,为社区自组织的发展奠定群众基础。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对居民开展需求调研,全面摸清摸透社区居民对自组织活动的需求趋向、时间偏好以及居民的兴趣爱好、个人特长等关键信息,形成《社区居民需求清单》,为社区自组织发展活动提供依据。

加强制度建设

保障组织发展规范

健全《社区自组织联合会章程》《社区自组织联合会运行办法》等制度规范,明确社区自组织联合会枢纽地位,细化联合会在加强社区自组织规范化建设、统筹社区自组织日常活动、引导居民参与基层治理3个方面的职责。此外,东城街道还出台《社区自组织运行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社区自组织联合会的运行管理,为联合会有序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入挖掘资源

打造特色平台

采取“网格摸排+居民推荐+个人自荐”方式,积极挖掘社区能人,成立以党员为主体的“新能人库”,通过公益市集、协商议事、志愿服务等方式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同时,创新市场化运作模式,设立研发部,积极推出创意产品,提高社区自组织自我造血能力。以胜利街道为例,现已打造“胜利守艺人”专属IP,通过抖音直播等方式对外推广,同时通过联合会链接售卖资源,销售额直线上升。

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建立“金水大妈”、锦华艺术团、“私人订制”党员志愿服务队等790余支社区自组织队伍,活跃在社区生活的各个领域。今年以来,各社区自组织还积极动员成员加入群防群治队伍,参与矛盾调解、排查隐患、治安巡逻等工作,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