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肥城:“一壶茶”议事蹚出乡村治理新路子
来源:肥城政法 编辑:王岩
处理一起矛盾纠纷,了解民生需求,学习最新惠民政策……在肥城市安驾庄镇,做这些事儿,竟然只需一壶茶的时间。
原来,这里是泰安肥城市安驾庄镇创新打造的“一壶茶”议事小院。喝茶聊天一直是乡里乡亲的喜好,近年来,安驾庄镇充分利用这一特色优势,将基层治理和“茶文化”有机融合,打造集矛盾化解、民意沟通、政策宣讲等功能为一体的“一壶茶”议事小院。
这不,议事小院里茶香扑鼻,老百姓们喝着茶,又摆起了基层治理“龙门阵”……
小院里的“书记日记”
“一口茶,解解渴;两口茶,消消气;三口茶,说说事。”走进安驾庄镇上前村“一壶茶”议事小院,墙上的几行字格外醒目,简单的话语,如拂面的微风,亲切感油然而生。
走进屋内,最引人注目的是村党支部书记李博的一本厚厚的日记本,随手翻开一页,密密麻麻,桩桩件件都详尽记录了议事小院“茶话会”上群众反映的“小问题”,且推进进度每周都会更新:“8月22日,一组村民反映便民道路局部垮塌,影响行人出行安全,要求维修。9月17日,十组村民反映垃圾桶内垃圾溢出,要求解决……”“李书记,你来给评评理!”在议事小院,两名村民正怒气冲冲“讨要说法”。
原来,两名村民平日里关系不错,只因一件小事产生矛盾,双方僵持不下遂发生争吵。了解情况后,李博迅速理清调解思路,给双方倒上一杯茶,让双方冷静下来。先拉家常,再慢慢从习俗人情、法律法规等方面开展教育疏导,不到半小时,在喝茶聊天的轻松氛围中,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一场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每周五,是上前村“一壶茶”议事小院“逢五说事”的时间,既每周固定碰头,议一议最近村里发生的大小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养老金、医疗保险、村容村貌……伴着茶香,聊得尽是身边事。据悉,上前村共680户、2124人,将全村分为两个网格,以16名党员为中心点,每人联系15-20户。同时,建立“三色走访”制度,红色为重点关注,黄色为帮扶,蓝色为一般户。针对每户不同情况,联户党员主动走访、对接、解决问题,形成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以联户为神经末梢的基层治理体系。
村大事自然就多,矛盾纠纷也不少,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村民还是保有老思想,抹不开面子到村委协商,且基层治理网格大,矛盾不能及时化解,问题就越积越多。于是,利用村内闲置院落,打造“议事小院”,创新“两联四为”工作法,给在家老党员岗位,让村民有地议事,让党员“无职”变“有职”,“无为”变“有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喝茶聊出“村级增收”
早上7点40分,张家安村党支部书记马丙勇准时出现在议事小院里,烧开水、抹桌子、扫地面......马丙勇刚刚灌满了5个热水瓶,村里两个大爷已经推开了“一壶茶”议事小院的门。
“村里老人多,也热心,平时大家爱坐在小院里聊天说事,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一个固定的议事场所。”马丙勇介绍说。“我们村的小作坊就是喝着茶聊出来的呢!”采访当天,张家安村一位老人满脸骄傲地向记者介绍起了“一块田”粮食深加工一站式服务中心。张家安村为解决碎片土地无人耕种的困境,实施“一块田”改革,通过“小田并大田”,村集体统一经营农户分散的土地220亩。但如何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延长粮食加工产业链条,成为又一道难题。马丙勇和村里党员及群众代表,在议事小院里跟大家聊起了发展村集体产业的话题,经过好几天的激烈讨论,最终将目光投向面粉加工行业。
党群一心,说干就干。明晰了方向的张家安村,全部使用本村种植的功能性小麦,经过严格质量筛选,采用传统磨面工艺,自从9月10日开业以来,每天可生产优质石磨面粉3000余斤,无任何添加剂,大家买的安心,吃着放心。
走进后寨子村中药材种植基地,放眼望去,青山叠翠,四野葱郁,微风拂过,药材的香气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弥漫在田间地头,令人心旷神怡。近期雨水充沛,药材苗长势喜人,预示着今年又有一个好收成。谁能想到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撂荒地。
后寨子村常住人口老龄化严重,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较低,发展任务艰巨。这可把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孟华民急坏了。于是,他与村“两委”、部分村民在“一壶茶”议事小院聊家常、话村务、提意见、谋发展,一个大胆的想法应运而生,利用山地、撂荒地种植中草药材,随即,孟华民带领村“两委”到亳州中草药市场多次考察,最终决定种植酸枣知母,截至目前,已发展200余亩。下一步,后寨子村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将中草药种植打造成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茶杯里的“民生味道”
一个小院,打开了征求民意的窗口;一杯清茶,拉近了党群之间的距离。
“村里的生产路什么时候硬化?”“生产路路灯又不亮了”“下雨地里排水难的问题如何解决?”茶桌上,一项项民生问题被抛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群众的急难愁盼得到有效解决。
南双村村民肖德华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之前村里的道路多处损坏,大家出行很是麻烦,在茶桌上,他和几位村民共同反映了该事,很快村里就将该段路纳入“一事一议”项目进行推进,一条条柏油大道贯穿全村,直达村民家门口。“这个谈心室,管用!”看着眼前崭新的公路,肖德华难掩内心喜悦。
同样在民族村升家庄村,回族群众占100%,小小议事亭也成为了大家商谈议事的一方阵地。
“家门口臭水坑,谁见谁烦,特别是我们住在旁边的这几户天天被臭味熏,躲还没地躲,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家住附近的村民金秀桂说。
几杯茶后,升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如强及村民代表决定下大力气整治河道,清淤泥、种荷花、养龙虾、栽莲藕。如今的升家庄村,大力发展“水上一块田”,用“鱼塘养殖”壮大集体经济,通过整治河道,发展虾藕养殖业,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虾藕助增收,再现了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新画卷”。
马家洼村立足村情实际,成立了一支平均年龄65岁、由退役军人组成的“老班长调解室”队伍,将人民调解的“法理”“情理”与退役军人的“兵情”相结合,以法为据解矛盾、以理服人守公德、以情感人引共鸣,推动马家洼村人民调解多元化发展。
一个个建议得到快速回应,一件件烦心事被有效解决,村民们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一壶茶”议事小院也越来越热闹。随着探索实践,如今“一壶茶”议事已经成为各村协商议事的固定平台,也成为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渠道。
泡一壶热茶,倾听民声,析矛盾之源,谋解决之道。干部群众坐在一起、打成一片,排忧解难,每人面前一杯茶,“调解达人”见缝插针做好斡旋调节,一壶茶的工夫,思想在这里统一,共识在这里形成,矛盾在这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