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邹城:强化矛盾多元化解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岩
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凫山街道聚焦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多元共治、调解先行,积极构建“1+1+N”大调解格局。2023年建成高标准“一站式”矛调中心,整合综治、信访、司法、警务、妇联、城建、社情民意中心等多部门力量,采取派员常驻、坐班轮驻、点单派驻等灵活方式,为群众集成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化解等“一站式”服务,推动矛盾纠纷“一体化”调处、“一站式”解决。中心运行以来,共解答法律咨询280人次,调解群众纠纷100余件,有效避免“小矛盾”转变为“大风险”。
阵地建设标准化。中心按照“前端无差别受理、后端分区接待调处”的模式设置功能分区。配备“无差别”窗口,设置群众接待室、涉法涉诉调解室、品牌工作室等多个功能调解室。目前进驻调解部门9个,调解组织4个,受理员7名,调解员10名。各社区也高标准推进品牌调解团队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品牌调解室,配备必要办公设施和人员,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矛盾排查多元化。以社区网格为载体,强化社区网格探头作用,将辖区69个小区划分为150个社区网格,建立社区两委包保网格制度,推进两代表、一委员进网格,定期组织网格例会,积极回应辖区居民诉求。结合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整治活动,抓好集中排查和动态排查,让每一名网格员都成为调查员和调解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排查邻里关系、债务、家庭关系等矛盾纠纷,建立工作台账,分级分类处理,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强化群众诉求办理,以聚焦工单具体内容,排查分析研判可能存在的群众矛盾,提前介入,及时化解。积极推广山东解纷码,张贴解纷码200余张,帮助辖区内居民方便快捷地反映矛盾纠纷、解决矛盾纠纷。
分流交办规范化。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对群众提出的各类投诉举报事项,通过精准区分事项类型,分类导入“一站式”信息平台办理,严格受理、登记、调查、回访、督办、归档等各项工作程序的标准化流程。依托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站、派出所、综治办等联调联动,建立首问责任、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日总结、周分析、月通报,定期分析研究群众的投诉和建议,对反馈的未解决及不满意事项建立问题清单库,持续跟踪督办。
矛盾调处精细化。以信访办、司法所的部门优势为支撑,加强各部门协同,健全完善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第三方力量参与,畅通群众在矛盾调解中的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注重提升调解的精准性,找准当事人的“共情点、矛盾点、关键点、淤堵点”等穴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抓早抓小,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针对婚恋家庭、邻里纠纷等某一类型矛盾,深挖问题根源,总结工作经验,提高调解工作针对性。对重大疑难案件、事权不在本级或本级调解不了的矛盾纠纷,及时向邹城市矛盾调处中心汇报,争取上级支持。职能部门及时承接事项,按时办结。截至目前,该街道初信初访和信访积案化解率100%,矛盾纠纷按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