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1321工作法”,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来源:齐鲁壹点 编辑:王岩
近年来,乐陵市杨安镇加快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推动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变被动化解为源头防范,创新运用“1321”工作法,探索出一条矛盾纠纷调解新路径,实现了“小矛盾不出网格,一般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的工作目标。
实行“一管到底”,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闭环管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由镇综治中心牵头,统筹镇全科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大厅等职能等职能,集信访、调解、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功能于一体,实行首接人员一管到底,全过程牵头负责制度让群众有问题专人管,专人办。专管人员与83个村(社区)、263名网格员的上下联通、可视调度、工作联动,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反馈、督导、总结等闭环管理,有效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健全“三级分诊”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分级多元化解。网格调解在前。全镇科学划分网格163个,通过对网格员定岗定责,每天入户走访,全面排查矛盾,从源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畅通“微循环”,让“小网格”释放“大能量”。村委调解断后。村(社区)发挥信访矛盾分流枢纽职能,按照村(社区)“两委”成员各自分组包片和工作职责,将网格员上报、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流、归口调解。同时,对邻里出现的一些小矛盾纠纷,采取“五老调解”“楼院板凳会”等形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社区)。乡镇调解兜底。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和镇综治中心建设,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向基层延伸,开展人民调解“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通过邀请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人员入驻等方式,将资源全部整合到调解平台上,实现预警、分流、化解、调解、司法确认、进展跟踪、结果反馈、指导督办等全流程在线办理,向当事人进行以案释法,调解涉法涉诉矛盾纠纷。
搭建“两个平台”,实现矛盾纠纷排查收集全覆盖。推行“坐诊接访”。以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为平台,设立信访接待室,今年以来,接待群众235人次、及时解答疑惑175人次。以建设“人民满意窗口”为着力点,开展信访接待场所规范化建设,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搭建起一座“连心桥”,推动信访秩序由“无序”向“有序”转变、处理问题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群众思想认识由“抵触”向“信任”转变。开展“线上化访”。依托“味都杨安”微信公众号留言箱和83个自然村微信群,收集群众意见、开展政策宣传、发布便民信息。对群众咨询政策、问题即时答复;反映一般性问题,5天内办结;复杂疑难问题,经协调会商,30天内办结,变“一时息事”为彻底解决,着力推进信访问题的化解,今年以来,受理网上信访事项15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受理率、按时办结率均达100%。
树立“案结、事了、人和”目标,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推行“阳光信访”,让群众的事情有效办。深入开展“敲门”行动,落实“一事一回访”制度,对已调处的矛盾纠纷全面“回头看”,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回访的形式开展全流程、全周期跟踪回访;群众来访诉求和来信诉求信息全部实现上网,致力于打造网上信访主渠道,建立网上信访工作责任制,明确专职工作人员,严格网上信访受理、办理、答复等环节,以按期办结率和按期回复率为重点,全程跟踪网上信访群众评价结果,从中查找问题,倒逼改进工作,让“阳光信访”工作机制,助力信访工作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信访案件21件,成功化解信访案件15件,对已调处的矛盾纠纷回访率达100%,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怨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