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威海文登法院宋村法庭柔性司法架起连心“桥”

来源:《法治参考》    编辑:王岩

 

初春的清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宋村镇大集上人声鼎沸。大集上的一处法治宣传展台旁围起了不少群众,来自文登区人民法院宋村法庭的干警一边将精心制作的普法宣传手册发放到群众手中,一边回答群众咨询,晦涩的法条变成亲切地文登话,潜移默化间传递法治理念,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这是宋村法庭干警深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生动缩影。作为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六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的典型案例,宋村法庭近年来立足和延伸审判职能,抓源头推动融合共治,抓前端做实矛调指导,抓全局实现一体化解,收案量从2017年的近500件降至2023年的约300件,成讼案件数量年均降幅达8%。

坚持党委领导 凝聚多元调解“同心圆”

“大姨,这事咱也有不对不是?都是街坊邻居有什么事都好商量……”在宋村法庭调解室内,一起纠缠了半年之久的邻里纠纷顺利和解,两位邻居在法官和民警的见证下,在调解协议上摁下了红手印,握手言和。

“由于案涉土地问题历史久远、矛盾较深,前期多次调解均未成功,且有激化的趋势。”宋村法庭庭长颜秀松说。为了快速妥善平息纠纷,在镇街政法委员统筹调动下,颜秀松与辖区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共同介入案件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最终成功将矛盾化解。

“当前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关联性、跨界性、复杂性的特点,我们坚持党委领导,积极融入辖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走出去’寻求工作联动,合力解纷。”颜秀松说。

据了解,宋村法庭创设了“一个法庭、一个派出所和一个司法所、一个农村工作片”的“121”联调联处工作法,复杂纠纷案件及时与联动部门研判会商,促使矛盾就地化解。宋村法庭还探索出“446”分类指导工作法,即“4时4不”事前培训,在调解员队伍更新、新法新规颁布、纠纷出现新形态、疑难问题较多4个问题易发多发节点,坚持培训在先,确保调解员不随意调解、不吃“夹生饭”、不机械调解、不带着问题调解;坚持“6性”分类指导,注重集中培训的系统性、线上指导的即时性、因案而异的针对性、参与诉讼调解的引导性、座谈交流的互补性、类案案例的参照性,把指导调处落地落实落细,进一步提升调解员依法规范调解的能力水平。

2023年,宋村法庭“一揽子”成功化解辖区某村委与村民群体性土地纠纷56件,某村委与租户租赁合同纠纷20余件,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坚持文化筑基 奏响家事调解“最强音”

“颜庭长,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现在夫妻俩感情很好,甜甜(化名)的状态也越来越好,一家人比以前更融洽了。”一对残疾人夫妻、一个先天患自闭症的孩子,女方因家庭生活困窘在娘家支持下提起离婚诉讼。庭前调解中,双方从诉说苦衷,到相互埋怨,情绪愈发激动。躲在一旁的孩子满眼都是无助。颜秀松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暗下决心:“法亦容情,为了孩子,决不能一判了之!”

为妥善解决这起家庭矛盾,颜秀松多方了解、深挖矛盾根源,了解到夫妻双方感情并未真正破裂,离婚主要是因为生活困难。对此,颜秀松多方打听对残疾人家庭的帮扶救助政策,在镇党委支持下,积极协调民政、妇联等部门,为一家人争取到了来自政府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问题解决了,当事人主动撤诉,一家人重归于好。

宋村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龙传说”的诞生之地,忠孝仁义、亲仁善邻的传统美德,军民守望相助的红色文化涵养着一方淳朴民风。宋村法庭不断汲取辖区特色文化,打造“仁孝有家”工作品牌。一方面建设心灵驿站、亲情调解室、合家欢亭等场所,营造浓厚法庭文化氛围,并引驻“昌阳大姐”调解品牌驻庭调解家事案件;另一方面,通过集体学习、实践感悟等方式,将特色文化融入干警“三个素质”建设,精心打造女子法庭,充分发挥女性干警细心、耐心等优势,将“柔性司法、调判促和”理念融入案件审理全过程,不断提升审判质效。

坚持科技赋能 打造全域调解“一张网”

“还没去法庭,问题就解决了,真方便!”近日,家住文登区侯家镇的老胡借助镇上的“便民诉讼服务e站”与宋村法庭法官在线“面对面”交流,一直困扰他的损害赔偿法律责任承担问题,在法官通俗易懂的讲解下迎刃而解。

近年来,宋村法庭持续推进智慧化建设,在辖区3个镇综治中心设置便民诉讼服务e站,在人员较多的3个村居、1个社区设置共享微法庭,实现在线诉讼咨询,指导网上立案、调解、庭审等。同时,对各类调解组织人员开展培训,引导依托便民诉讼服务e站设备开展调解工作,实现不出村镇即可与人民法庭视频连线,合力实质化解纠纷。自2021年10月便民诉讼服务e站设立以来,累计服务群众500余人次,线上调解100余次、线上指导180余次。

令颜秀松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办理的一起家事纠纷案件。原告心急如焚,而被告却远在国外,于是法官引导双方通过线上的方式快速解决,让当事双方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公平正义。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持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践行司法为民理念,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多方参与、多元共治,促使群众民生问题能反映、纠纷矛盾早化解、合法权益有保障。”颜秀松表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