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罗庄: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来源:临沂政法 编辑:王岩
临沂市罗庄区政法机关紧盯影响全区营商环境的堵点、难点、痛点,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优势和保障作用,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高效、便捷、优质的法治营商环境。
强化政治保障
坚持政治引领。坚持“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理念,固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的鲜明思想认识和政治意识。
严格制度规范。制定了《政法机关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实施办法》、《政法机关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十条措施》,进一步细化任务目标,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实。
强化机制保障。公安机关开展“入企、联商、解难”,对省、市、区95个重点项目分类联系包保;区法院36名法官联系百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形成法企联动;区检察院开展“检察护企”“检护民生”行动,27名检察官联系14家重点企业,提高企业合规性审查成效;区司法局开展入企法治宣讲7次,教育职工1000余人。
聚焦特色服务
规范执法行为。着力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各行政执法单位办理从轻处罚案件25件,减轻处罚13件,免予处罚167件,采用其他柔性执法方式办理377件,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慎用强制措施。对涉民营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坚持审慎使用刑事手段、审慎使用民事强制措施、审慎涉企案件财产处置,明确涉企案件财产界定标准、明确涉案企业合规处置标准、明确涉企案件快速办理标准。先后对山东天山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法人代表轻微犯罪作出不起诉处理,得到市营转办领导的充分肯定。
创新审判机制。全面落实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加大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在涉企案件中的适用力度,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达67.8%,排名全市首位。积极探索商事纠纷“要素式”审判,46个案件实现模块化审理,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诉累。
硬核解决问题
盯准企业经营管理“痛点”。紧盯涉企事项办理速效,推行“指尖”立案、“云端”审判、“智慧”执行,提供“线上+线下”“厅里+厅外”诉讼服务。紧盯涉企执法不透明问题,探索打造行政执法监督小程序“小罗执法”,开展执法监督56次,行政执法频次同比减少30%。
帮助企业解决经营“难点”。聚焦涉企案件执行难问题,组织开展“沂蒙风暴”暨护航民营经济发展集中执行行动,加强与京东、阿里等拍辅机构深度合作,打造“互联网+异地执行”新模式,破解涉企执行案件异地资产处置难题。针对企业征信对经营造成的影响,扎实开展企业信用修复“暖企”专项行动,帮助49家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修复信用。健全与辖区企业、律师沟通交流机制,开展百名干警“入企问需办实事,护航企业助发展”活动,与全区24名律师及67名法律工作者建立全覆盖的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各类援助案件均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打通企业依法维权“堵点”。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虚假诉讼、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先后侦破各类涉企违法犯罪案件32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5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