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始于群众诉求终于群众满意 擦亮“事事中意”“一站式”矛盾调解特色品牌

来源:德州政法    编辑:王岩

 

乐陵市市中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擦亮“事事中意”一站式矛盾调解特色品牌。

创新举措,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一是问题一站受理。在街道矛调中心设置“一窗受理”窗口。来访群众通过“一窗办理”窗口进行信息登记,签订《依法逐级走访告知书》后,根据诉求将案件分派给相应管区、科室和职能部门,群众可通过窗口或电话实时查询案件处理进度,并进行意见反馈,形成闭环。截至目前,“一窗受理”窗口共办结案件91件,问题解决率98%。

二是拓展纪信联动。启动纪信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信访件“互相移送”制度,将纪委部门与信访部门接收的诉求分类梳理,属于对方受理范围的信访诉求,及时按联动机制规定程序移送对方办理,最大限度发挥联动解决问题的优势。在深入推进纪信联动的基础上,通过将纪委举报、组织信访、市民热线、人民调解等案件全部汇集到“一窗办理”窗口中,实现纪工委、信访、热线、人民调解全部合署办公。

三是服务高质高效。针对案件及诉求办理情况,做好已完成诉求的满意度回访,对超期未报结、调查不认真、处理不到位等情形,及时上报并督促办理;对群众反馈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推诿扯皮、搪塞拖延等问题的,转交街道纪工委介入处理。让流程透明化、进度可视化,做到群众反馈有人听,拖延推诿有人管,倒逼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化解成效同步提高。

延伸触角,完善全覆盖矛盾处理协调体系

一是发挥网格力量。以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支点,建立社区、村调解架构。充分利用村两委班子及网格员人熟、地熟、事件熟的特点,打造“熟人网格”,持续开展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对苗头性问题及早介入干预处置,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真正实现村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信访问题在网格中解决,安全隐患在网格中整治、基层治理在网格中加强、便民服务在网格中开展,全面破解治理难题。

二是坚持党建引领。在城市社区深入推进“红色蜂巢”工程,以街道工作人员为主力量,通过分别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按社区所划分网格、楼道定岗定责定人,将126名网格员下沉到网格一线,每天走访社区居民不少于4小时,认真倾听居民心声,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多维度提升服务社区质效,做到“见楼知户、见户知人、见人知名、见名知情”。

三是探索治理模式。街道与派出所、社区警务室联动接访,信息共享,通过畅通与居民群众的沟通渠道,精准了解群众诉求,及时反馈街道相关部门解决群众困难。针对社区内出现的各类纠纷,第一时间协调社区网格长、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社区法律顾问等开展多轮排查,上门走访、实地查看掌握具体情况,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阶段。

精准发力,构建新时代矛调中心大格局

一是督促积案化解。市中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以来,扎实推进积案百日攻坚,靶向定位、精准发力,因案施策、对症下药,一些历时多年的“骨头案”“钉子案”得到彻底化解。截至目前,完成积案化解10起,其中,7年以上积案2起,5年以上积案2起,3年以上积案3起,3年以下积案3起,另有2起已达成初步化解方案,该项工作被市信访联席会发表专刊。

二是创新调解品牌。坚持“事事中意”矛调品牌建设,打造“老兵”调解室,让角色从管理者转变为热心人,拉近距离、消除对立,获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提高矛盾调解的成功率。2023年,市中街道“老兵”调解室共受理矛盾纠纷案件83件,化解79件,成功化解率达到95%,2024年截至目前,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案件39起。

三是推进执法下沉。以解决矛盾需求为导向,发挥集成联动效应,积极寻求上级部门支持帮助,打破交流壁垒,促使各类资源下沉,推动矛盾调解更有专业性、针对性。目前,市中街道有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下沉街道下沉工作人员15余名,充实了街道综合执法队伍,切实提升了矛调质效。2024年来,联合执法下沉部门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6件,其中重大疑难复杂、扬言类纠纷5件。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接下来,市中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和改进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矛盾“坚冰”在阳光下融化,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