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网融合”突破基层治理难题——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任城实践”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岩
“1+10”社区治理共同体、“3+1+N”网格管理划分、“6688”网格工作手册、16个职能部门“多网融合”、3579人下沉一线……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基层任务日益繁重,社会矛盾纠纷叠加,在常住人口107.8万人的济宁市任城区,与许多地方一样,多年来面临着基层治理的难题。
近年来,任城区坚持围绕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主线,健全完善“多网融合,一网统筹”工作格局,积极探索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最优路径,不断提升网格治理效能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形成了具有鲜明任城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
细微处用情,网格化服务更有“温度”
任城历史悠久,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济阳街道运河社区就坐落在古运河畔。这个90%属于老旧小区的社区,所有的新老居民都得到了社会治理和民生政策带来的实惠。
住在运河小区2号楼的王奶奶80多了,腿脚不灵便,子女又常常不在身边,生活多有不便。网格员崔萌萌在入户走访时了解了这一情况后,不管工作有多忙,她每天总会抽出一些时间来看望她。考虑到王奶奶一个人在家不方便,崔萌萌为老人办理了居家养老服务,还给她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叮嘱她有任何需要或者帮助就直接打这个电话,保证随叫随到!
这是任城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群众深度融合,实行网格联动、通力合作、高效推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一个缩影。有血有肉有情感,在全区1723名专兼职网格员工作群体中,是普遍真实的存在。
由任城区委政法委制定的网格员基本职责任务清单中,将网格员职责细化为9大类27小类任务,实行网格员入户走访“六必访”、居民服务“六必到”、网格巡查“八必报”、网格工作站“八项制度”,被称为“6688”网格工作模式,让工作开展有“法”可依。
“网格员的工作涉及群众生活方方面面,把群众办事‘找多人’变成‘找一人’,方便了群众。”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区财政每年列支9200万元专项经费,建立网格员基本劳务报酬长效增长机制、队伍培训机制、个人成长机制,探索“网格员+后备干部”双培养模式,在组织事业编制招考时,拿出名额公开招录专职网格员。
一系列措施激发了网格员积极性,但最终惠及是居民群众。在此基础上,任城区创新“网格+”志愿服务管理,成立全国第一个区级层面网格志愿服务协会,培育公益慈善类、问题活动类、专业调处类和邻里互助类等社区社会组织,开展义诊、帮扶、文体活动等志愿活动9604次,精准满足群众需要。
用心用情用力回应群众期盼,检验的是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是基层治理水平。
细节上用力,网格化体系更加健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地处鲁西南平原的任城,是济宁市主城区、都市区融合发展核心区,辖13个街道、2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为有效破解网格结构上下不贯通、内外不衔接的问题,任城区创新“三级网格”“三长微网格”和“专属网格”“3+1+N”划分管理。在全区以镇街为单位划分15个一级网格,以社区(管区)为单位划分182个二级网格,以综治网格为单位 划分1541个三级网格,以楼栋长、楼宇长和街巷长划分10382个“三长”微网格,以商务楼宇和产业园区划分29个专属网格,实现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无缝隙。
同时,任城区构建区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为中枢,镇(街道)中心为主体,村(社区)中心为末端的三级网格组织体系,建立起“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组织架构,选优配强1637名网格(小区)党组织书记,立足460个网格党支部,成立15个镇街网格化中心、519个社区网格化中心、281个网格会客厅,构建起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网格化组织体系,实现了党建功能“微循环”,使党的领导充分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最末梢。
基层面临的“权力有限”“看得见管不了”的难题怎样解决?任城区改变“条线各自为政、网格分门别类”的状况,推动公安、司法、民政等16个部门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5类民生服务单位“多网融合”、资源共享、一体互动,实现“一张网激活一盘棋”。
在观音阁街道华城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来自各职能部门的近40名工作人员下沉基层,24小时服务辖区居民。目前全区下沉人员已达到3579人,采用“常驻+非常驻”的模式,承担基层网格治理工作,真正实现服务在“网”上提速,治理在“格”中提效,居民幸福感“升格”。
细小处用心,网格化管理更为高效
日前,南张街道张庙村租房户贾某与房东发生矛盾纠纷,网格员张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现双方因电费问题各执一词。为解决纠纷,张建找来社区电工,经检查,原来贾某的电表出现了问题,又查询了房东历年电费并和租房后的电费做了对比后,贾某同意补交电费,矛盾终于得到了解决。
“以前要化解类似的矛盾,耗时三五天很正常。”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一位负责同志介绍,2023年以来,任城区高质量推进网格化工作,在持续抓好“群众满意网格”创建的基础上,探索创建“枫桥式网格”,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如今,“有事找网格员”成为任城区响亮的基层治理品牌。
“你好,已经供暖好几天了,我家怎么一点也不暖和?”去年供暖季刚开始,南苑街道凤凰城社区的李阿姨就愁眉不展。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区里推出的“任诚办”小程序上反应诉求,没想到事情很快就有了回应。
收到业主的信息后,南苑街道网格员小韩一边前往居民家中,一边通过手机将信息上传到街道管理平台,联系网格下沉干部共同处理。与此同时,该问题通过镇街提报至区政务服务热线建立工单,派送至区住建局。在网格员、下沉干部和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李阿姨家里的供暖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将网格巡查走访和热线工单处置相融合,任城区推出“任诚办”小程序,建立“区—镇街—村居—网格”群众诉求办理四级联动体系,全链条联动、一揽子调处、多元化处置各类群众诉求。2023年4月小程序上线以来,注册群众数量超50万人,受理群众上报事项23万余件,网格员上报事项50万余件,办结率为97.26%,镇街万人来话量环比持续下降。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早已深入人心,如今,“枫桥经验”在任城不断得到创新和深化。近年来,任城区荣获“平安山东建设示范区”称号,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被评为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