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用实用活“三举措” 全面提升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质效
来源:德州政法 编辑:王岩
乐陵市黄夹镇从建强组织、抓好预防、实质化解三个方面发力,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化解“主战场”和人民调解员“主力军”作用,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有力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
立足强基固本 不断夯实调解组织

健全调解网络。结合村“两委”换届加强村调委会建设,实现1个镇级调委会、11个村级调委会全覆盖;开展个人调解室、品牌调解室创建,培育“薯香”“老兵”等多个品牌调解室;在法庭、派出所、信访办等部门设立调解联络员,基本建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全面覆盖的调解网络体系。打造过硬队伍。严格落实德州市司法局、德州市财政局《关于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加强专业化职业化人民调解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在镇调解中心配备专职调解员4名,每月按1000元标准提供生活补贴;在村一级,注重吸纳基层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等充实到村级人民调解员队伍,11个村级调委会配备兼职调解员36人,基层调解员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完善制度机制。落实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等级评定、名册管理等制度,评选出二级人民调解员2名,三级人民调解员24名。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分析研判、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集中讨论、专家咨询、衔接联动等工作制度,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学习、例会、培训、考评和奖惩等各项管理制度,调解员每调成1件案件奖励200元,上不封顶,最大限度激发调解员工作热情。
坚持关口前移 多渠道开展排查
“日常+集中”排查机制。村级调委会每周、乡镇调委会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苗头分类梳理、建立台账,特别是对信访积案、越级上访、到省进京上访、群体性事件等重大事项,坚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近三年,共排查发现矛盾纠纷1441件,预防纠纷632件。建立“三调对接”机制。推行“警调对接”机制,年均调处派出所接处警涉及的民间纠纷、因民间纠纷引起的部分治安案件等纠纷8件。深化“诉调对接”机制,在法庭建立调解工作室,年均调解法庭委托的婚姻家庭、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诉前纠纷4件。建立“访调对接”机制,加强与信访办衔接,对可以进行人民调解的22件信访事项,实行调解前置,推动信访问题在更大程度、更多渠道有效化解。建立“12345+调解”机制。镇市民热线接到承办工单后,将涉及邻里、家庭、土地、损害赔偿等12类未决纠纷转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进入人民调解程序。经多方努力,仍未能调解的诉求,则及时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仲裁等途径解决,使群众合法诉求得到法律保障,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2023年以来,通过该机制,共调处案件85件,调解成功率92%。
创新工作模式 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简单纠纷推行“一条板凳”工作法。对常见多发的土地、婚姻、家庭、邻里等一般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优势,深入田间地头、群众身边,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察矛盾根源、探问题缘由,解邻里疙瘩,合婆媳关系,全程跟踪、应调尽调,努力做到及时就地化解,实现了90%以上的纠纷在村、镇就地化解。复杂纠纷推行“联动联调”工作法。对于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依托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枢纽作用,组织有关部门单位联调联动、合力攻坚,确保能在党委政府领导下迅速处置、高效化解。对不适合人民调解或调解不成的矛盾纠纷,及时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有效防止纠纷升级、外溢、上行。2023年以来,共调处较大、复杂矛盾纠纷141起。重大信访案件推行“联席会议”工作法。由镇党委书记牵头成立联席会议专班,组织市民热线、信访办、法庭、派出所、调委会等部门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重大信访案件,及时分析问题根源,协商化解方案,实行全过程调解。通过“联席会议”制度,黄夹镇进京访数量大幅度下降,一举摘掉了“信访大镇”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