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济南市市中区:党建“一根针”穿起服务“千条线”,绣好基层治理“实”字绣

来源:市中社会工作    编辑:王岩


面对老旧小区复杂多元的民生诉求和繁重棘手的问题现状,济南市市中区泺源街道坚持“大党建”与“微网格”双向发力,凝聚多方资源,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立足民族社区的优势特色,向“细”处发力,做“实”字文章,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寻找基层善治“最优解”。夯实“红色堡垒”,让资源集聚起来。面对老旧小区服务资源不足、力量有限的状况,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优势,以“党建搭台,服务唱戏”的思路,与山东省妇幼保健院、济南大学等共建单位党组织深化党建联建,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结对共建,推动基层治理由“单兵作战”进阶为“协同善治”,把党组织合力转化为“融治理”成效。今年以来,通过有效整合共建单位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相继开展了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便民基础设施提升、“飞线”充电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认领微心愿34个,办好路灯维修、困难群众帮扶等20余件民生实事。尤其是针对12345热线反馈的重难点问题,街道创新运用“同心热线”工作模式,通过集中办理、联合整治等联动处置方式,实现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多方协同、限时办结、全程监督”闭环运行,合力啃下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

做大“群众舞台”,让力量活跃起来。办好居民大大小小的事,需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对此,街道党工委制定《社区议事会制度》,各社区立足实际也不断搭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协商议事平台,创新“听讲干评享”五步群众工作法、幸福永长“133”民族社区治理模式和“同心工作日”“我和书记拉拉呱”等社区议事平台,将自治平台由网格、向楼栋延伸,党员带头探索成立楼道自管小分队,让居民自己提需求、定方案、商路径、督落实。聚焦供需对接,健全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制定规范章程、完善团队体系、建立奖励机制,成立“红石榴”团队、“天天敲门”小组、“星火”服务队等群众性互助组织。从志愿服务到创城攻坚,从拆违拆临到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社区党组织不断畅通居民有序参与社区事务的平台,充分调动起各族群众共建幸福家园、共享和合泺源的内生动力,民事民议民决的理念正不断深入人心,向着“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目标迈进。

做细“精微网格”,让服务暖心起来。致广大而尽精微,社区治理尤其如此。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泺源街道坚持把每一个群众和企业的心声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常态化开展入户进企走访行动、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面对面问需问策,进一步完善辖区民情档案,建立居民需求台账、企业诉求台账、“金点子”台账,着眼各族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形成民情日志,绘制“七彩民情图”,并根据科室、社区职责分工制定责任清单推进整改落实。

同时,街道以饮虎池社区为试点推进社区治理“微网格”,以36个党建网格带动108个微网格在基层治理中形成“党建引领,网中有党,党群共治”的微网格管理模式,设立“帮帮团”“大管家”“寻呼台”等6个微网格工作平台,截至目前,共收集230余条群众需求,通过平台解决183件民生实事。坚持民生导向,下足绣花功夫,直达群众的“微网格”正不断释放直抵民心的“大能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