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临朐:建立全域党建网格协同治理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来源:乡镇论坛 编辑:王岩
近年来,山东省临朐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思想,按照“组织建网、工作嵌网、党员在网、群众用网”思路,以全域党建做强治理核心,以全要素网格统揽基层工作,以全链条管理夯实工作保障,以全科网格员打通治理末梢,建立全域党建网格协同治理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条块协同实施“全域化”网格设置
坚持“全地域、全领域、全要素”原则,本着“方便群众、便于管理、规模适度、无缝覆盖”的要求,整合综治、民政、社保等原有网格资源,结合地域区划、居民群体、需求事项等,建立起覆盖全县各领域的4609个党建网格,推动网格全域布局、全面覆盖。一是设置地域基础网格。在农村以街巷、道路为界限划定位置相近、数量相宜的联户区域为“街巷”网格3803个,在城镇居民区以楼栋或单元为界限划定适当区域为“楼宇”网格136个。二是设置领域专属网格。综合行业领域、网格类型、地域特点等因素,全县设置企业园区、商超门店、商业综合体、机关事业单位、教育、医疗、农贸市场、农业园区等8类289个专属网格,最大限度整合服务管理资源,实现精准、精细管理。三是设置公益特色网格。以兴趣爱好、技能专长、公益服务、文体活动为纽带,以行业协会、志愿服务组织、群团组织等为载体,划分381个特色网格,作为基础网格和专属网格补充,将治理融入基层各个末梢。
坚持组织协同推动“全方位”融合共治
主动顺应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要求,通过契约化共建,推进组织资源与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整体互动,形成条块结合、共驻共建、惠民利民的区域化“大党建”格局。一是网格建立党组织。在地域基础网格,建立“社区党委—村(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架构;在领域专属网格,建立镇街党工委—城乡社区党组织—园区、商圈、社会组织、共驻共建联盟网格党支部—专属党小组组织架构;在公益特色网格,通过“地域网格党支部+协会、志愿者、群团组织”等形式,将所辖人员队伍纳入组织管理。二是人员交叉任职。鼓励社区、村(小区)、物业公司等党员交叉任职、“一人多岗”参与基层治理;鼓励村(社区)党支部委员和群团组织委员交叉任职,建立“共建共促、优势互补、党群一体”的工作格局。三是网格协同联动。建立纵向联动机制,镇街党(工)委联动社区党委、社区党委联动党总支、党总支联动党支部、党支部联动网格党小组、网格党小组联动党员群众五级联动;建立横向互动机制,加强各网格党小组间沟通联系,对重大任务结对抓、一块抓,实现任务落实同步向前、统筹推进。
坚持运行协同完善“全链条”管理机制
创新协同工作方式,大力推广“智慧党建”等做法,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一是网格事项协同准入。聚焦上级任务部署在基层全部承接和有效落实,实行“网格+”模式,梳理县直部门9大类47项网格工作事项,推动党的建设、意识形态、综治维稳、安全环保等各项基础性工作全部嵌入网格,实现一格统筹、一网通办、一网兜尽民生事。二是线上线下协同响应。打造“临朐e网格”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信息“双向收集”机制,群众需求可向联户党员当面反映,也可在线反映。对收集来的诉求和代办事项,网格内能解决的“马上就办”;解决不了的向上逐级汇报办理;对群众意见比较集中,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由镇街党委报县委统筹协调解决。三是网格协商共治机制。整合网格内部门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组织“红色先锋队”,参与社会治理;吸收老党员、老干部、社会精英、“意见领袖”组建“红色智囊团”,共商共议重要事项,构建联动融合、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机制。
坚持力量协同锻造“全科式”网格员队伍
立足“一格一员、一员多能”,组建全科网格员队伍。一是选优配强工作力量。在农村,优先由党支部成员担任网格员,对于党员人数较多的,从党员骨干、公益岗人员中择优选聘;在城市,从小区网格党支部成员和党员居民、楼栋长、社区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等方面人员中选聘;在专属网格,优先从党员职工、优秀商户、市场工作人员等方面人员中选聘,人员数量不足者,通过购买服务、市场招聘、下沉机关工作力量等方式充实。二是建立联户走访机制。实行“民情通、业务通”“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网格巡查走到家、细致工作做到家、居民意见听到家、好事实事送到家”为主要内容的网格“两通三清四到家”制度,推动网格员常态化开展联户走访,充分发挥好信息采集员、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治安巡查员、民生服务员、致富示范员“六大员”作用。三是强化激励保障措施。建立“五比比验”点验制度,结合每月主题党日,对网格员履职情况进行点验,逐人上台汇报,党支部书记逐一点评,评价结果与评先树优、绩效工资挂钩,对特别优秀的纳入后备干部管理;成立网格服务党建联盟,建立政、银、医、企四方协作机制,为村“两委”成员、网格员提供优惠贷款、医疗、通信等服务,有力激发了干事活力,提升了精细化治理效能。党建网格化推行以来,共解答群众诉求1.6万余件次,解决各类问题91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