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德州市德城区:广纳百川聚合力 以和为美解民忧

来源:德州改革    编辑:王岩


2023年以来,德州市德城区广川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广纳百川、以和为美”调解理念,打造“和美广川”矛调品牌,化解矛盾纠纷350余件,化解率达98%,群众满意率达100%。“提议办评”工作法,获评山东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被《法治日报》刊发推介。

▲一站式矛调社区工作人员现场进行调解工作

凝聚合力

实现“全链条服务”

聚焦提升矛盾纠纷基层吸附能力,坚持以“一站式”矛调中心为枢纽,以基层社区和网格为探头,整合辖区矛调力量,形成“一口归集、全链联动”的调解格局。

搭起新平台,推动“全方位归集”。打造“一站式”矛调中心,配置群众接待室、综合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分析研判室、远程视频调解室。创新“12356”工作体系,即民政、卫健等12个民生部门随驻,热线办等3个受理部门轮驻,综治办等5个服务部门常驻,设立综治、司法等6个窗口,实现“一扇门解忧”。

创建新模式,实行“全链条联动”。创新“区块链”工作模式,设置13个社区调解“区”、110个网格调解“块”和家庭矛盾、物业矛盾、劳资纠纷等5条工作“链”,同时,成立行业性专业调解队伍,与网格联动,形成矛盾纠纷调处“区块链”。

用好新技术,实现“全流程处置”。推进智慧平台应用,依托综合执法办公室,通过网格报事、分级处事、上门服务,实现“一键上传、一键转派、一键下达”,科技赋能化解矛盾纠纷220件。

▲工作人员深入小区征询民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健全机制

实现“标准化处置”

聚焦提升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能力,以实战流程优化工作制度,推进工作机制制度化。

用好“提议办评”工作法。全域普及“提议办评”枫桥式工作法,把平时沉在基层的“急难愁盼”收集上来,用好书记议、多元议、现场议等手段,推动分级办、群众评,开展评议活动76次,办理民生实事105件。

优化矛调常态机制。建好全量矛盾库,构建吹哨报到、会商研判、监测预警等长效机制,常态化梳理、查找、化解风险隐患,推动要素重组、流程再造,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

完善多元善治体系。健全提升“综治中心+网格+最小应急单元+智能化”治理体系,以阵地为基、以网格为要、以智治为桥,抓早、抓小、抓苗头,实行精准调、治未“病”,将矛盾纠纷处置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社区“议事亭”了解民情民意

培育特色

实现“家门口解纷”

聚焦“企业知晓、群众知道”,将调解服务送到企业、群众“家门口”,让“身边人”化解身边事。

服务楼宇经济“新领域”。成立楼宇服务办公室,组建CGO(首席政府服务官)队伍,系统梳理人才引进、劳务用工、金融扶持、财税优惠、法律援助5类“需求清单”,实施党建经济“双十”工作法,解决楼宇企业在“招商、引智、融资、孵化”等方面的难题,协调经营中的劳资纠纷等问题,助力营商环境向优向好。

盘活基层“小微单元”。搭建网格最小应急单元治理体系,将“平时多元解纷、战时应急处置”作为最小应急单元的主要宗旨,及时掌握苗头、及时参与调解、及时妥善处置,实现突发矛盾纠纷“1分钟到位、3分钟介入、5分钟增援”,处置突发矛盾纠纷51件。

整合凝聚一线“自治力量”。把退役军人、教师、律师等专业人员吸纳进来,发动辖区“五老”资源深度参与,培育出“提议办评”“老贾说事”“老书记调解室”“红河大姨”等特色矛调品牌,打造矛盾调解联盟,调解复杂矛盾70余件,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区“红河大姨”与物业协商提升服务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