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创建“五星”支部 提升治理效能
来源:中国社区报 编辑:王岩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工作抓手,通过聚合力、强本领、重举措、提质效,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在建强组织、破解难题、服务群众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推动洛龙区基层治理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响起,广场上身着统一服装的太极拳爱好者舒缓起手、开合有势,一招一式诠释着太极拳的柔韧与魅力。
“我和老伙计们都喜欢到这里练太极拳,不仅能聊聊天,还能锻炼身体。”休息间隙,太极拳爱好者老赵说。家住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开元路街道世府名邸小区的老赵,每天都会和几个老朋友到离小区不远的定鼎门社区健身中心活动,“现在的社区生活让人特别有归属感!”
老赵的美好体验,源于洛龙区近年来坚持将“五星”支部创建作为加强基层治理能力的总抓手,按照“以创建提干劲、以创建激活力、以创建助发展、以创建促融合”的思路,锚定全市基层党建示范区的整体目标,坚持学研齐抓、谋干并进、远近结合,强力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引领基层治理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坚持上下联动
凝聚创建合力
关林街道石油社区邻里中心
在洛龙区关林街道石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东侧的一个展板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贴满了今年以来社区举办的一系列创“星”活动照片。
“我们共建共享星团队本月计划组织辖区居民与共建单位开展一次邻里节活动”“我们幸福和谐星团队在暑假期间成立了免费托管班,帮助双职工家庭解决带孩子难的问题”……在关林街道石油社区的工作例会上,社区“两委”成员正在谋划和展示各摘星团队本月的工作。
据了解,洛龙区在“五星”支部创建中,坚持上下联动、三级共创,层层压实责任,凝聚创建合力,用实打实的举措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深谋划、肯实干、敢创新。横纵结合厘责。区级层面横向定责,成立“1+7”工作专班(1指区“五星”支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7指支部过硬星专班、文明幸福和谐星专班、平安法治星专班、宜业兴业星专班、共建共享星专班、产业兴旺星专班、生态宜居星专班),做好统筹;基层党组织纵向压责,分别由社区“两委”成员牵头成立“摘星团队”,将推进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积极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培训等各项任务并明确责任到人。截至目前,洛龙区157个社区均成立了“摘星团队”。上下联动履责。建立三级规划,区委扛牢主体责任,区委书记任一线总指挥,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扑下身子、全程参与,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干部积极发动群众,多措并举推动责任落实。奖优惩劣督责。深入摸排创建中各级党员干部具体表现,先后破格提拔“90后”整建制派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预警提醒3个社区党组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责任更加明晰,态度更加端正。
注重系统管育
建设过硬队伍
科技园街道天乐社区开展为民服务活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群众的“火车头”,其能力素质和作用发挥是关键。洛龙区十分注重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的锻炼,通过完善培训机制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创建“五星”支部的各项能力。
洛龙区通过实施“头雁”计划,全面推行社区“两委”成员分层分类培训,重点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分类施教,针对式教育。区分农村和城市、线上和线下、书记和“两委”,在培训重点、方向、方法等方面,各有侧重、分类施教、跟踪培养,先后开展“五星”支部教育培训4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专题培训,专业化提升。科学安排专题培训内容,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200余人次,分别到郑州、南阳、许昌等地观摩学习,进一步开拓思路,提升工作水平;实施“雁阵计划”,以直播形式开展“党建怎么领、社区怎么建”书记沙龙,“书记帮带团”谈思路、讲做法,直播间观众总数达近3000人,点赞2.2万人次。将“理论·实践·回炉”的循环理念融入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过程,逐个“支部过筛子”,开展大学习、大讨论,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对标自查,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研修,为党组织书记在精神上补“钙”,思想上充“电”,工作上加“油”。
安乐街道军屯社区是一个村改居社区,由于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连续多年被列为“后进村”“软弱涣散村”。经过一系列培训,社区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思想素质、干事创业能力有了极大提升,支部班子的凝聚力也得到加强,社区环境和居民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改善,社区党支部成为群众信服的坚强堡垒。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集体经济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支撑。近年来,洛龙区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在着力提升支部班子成员能力素质的同时,给他们定目标、压担子,激发他们立足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谋划产业发展——
学府街道田山社区依托区位优势、生态优势,确定了“一心一轴五园区”的产业布局。田山社区将“农”“文”“旅”有机融合,打造“林果+采摘”“花卉+休闲”“摩托越野+亲子乐园”等沉浸式文旅项目,变传统项目为“风口”项目;以牡丹产业为核心,带动青年露营、亲子研学、城郊采摘等新业态和配套产业发展,打造出“香溢南山”牡丹文化欢乐谷、“城南小憩·悠然田山”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实现集体效益最大化、产业效益倍增化、群众收入多元化。
定鼎门街道王庄社区组织居民进行汉服表演
定鼎门街道王庄社区党支部立足文化特色,谋划实施咏酒巷、六条巷、高端民宿、公交小镇、隋唐文创产业园、隋唐农场等项目,打造隋唐里坊都市文旅商业街区。
定鼎门街道新村社区花卉市场做大做强花卉产业,全国各地名优花卉汇聚于此,已经形成产、销、研全链条的名优花卉产业基地,成为洛阳乃至河南的“花市名片”。
……
当前,都市文旅文创、近郊生态田园、南部度假休闲等不同形态的特色产业正在洛龙区的村(社区)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花、菜、工、游”四类乡村特色产业体系。
“五星”支部创建为洛龙区村(社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活力,产业发展带动了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丰富服务载体
提升幸福指数
李楼街道杨村社区青年联络员上门为居民讲解政策
在洛龙区学府街道国宝社区,有一支由10余名热心退休人员组成的“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队,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已经75岁,最小的也有62岁,经常活跃在社区居民身边,积极参与社区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力所能及地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国宝社区创立“橙色光”服务载体,以全心全域、共建同享为服务理念,结合辖区居民素质整体较高的特点,创新服务模式,架起高效便民的新通道。国宝社区还以国宝熊猫为模板,打造“星宝”品牌形象,开展“星宝”小课堂、“星宝”兑换屋、“星宝”小剧场等,将社区的各项服务传递给更多居民。
这些服务群众的温暖举措,是洛龙区在“五星”支部创建过程中创新为民服务载体的鲜明特色。各社区通过走访入户、调研座谈等形式,深入挖掘社区特色亮点、优势资源等,在符合社情民意基础上深度概括、多方论证,对服务载体进行名称确定、LOGO设计和内涵提炼,打造主题突出、有鲜明辨识度的服务载体,实现由“特色”向“品牌”升华,服务群众水平不断提升。
服务群众,贵在经常,贵在贴近民心民意。洛龙区在丰富服务载体的同时,注重加强工作指导,要求各社区将是否符合群众需求作为“第一标准”,切实让服务载体接地气、聚人气,为民服务更经常、更持久。
太康东路街道潘村社区结合辖区内历史上一位乡贤乐善好施的美德传统,坚持“以支部为堡垒,以党员为旗帜,以善良为传承”,打造“积善之家”服务载体,其“红色驿站·爱心粥屋”免费为辖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及周边环卫工人提供早餐,三年来已累计服务3万余人次。
据洛龙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洛龙区将持续把“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以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为重点,以增强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制度机制,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