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禄劝撒营盘法庭:“三点三化”绘就人民法庭新“枫”景
来源:云南政法 编辑:王岩
近年来,昆明市禄劝县人民法院撒营盘法庭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三点三化”模式,主动延伸服务,深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法庭先后荣获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民族同心”特色法庭等称号 ,奏响民族团结之音。
以利民为切入点
挂好诉源治理“前进挡”
“感谢法官和各位调解员的帮助,解决了我的问题,既没有花钱打官司,又省了很多时间。”经过法庭特邀调解员的多次努力,李某终于在调解书上签了字。
今年5月,调解员调解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乡里乡亲的,关系闹太僵以后怎么相处?老李,现在赚钱不易啊,你给人家结算的工钱要给清楚啊......”调解员的话说到了两人的心坎上,两人当即和解。
强化诉前调解。撒营盘法庭专门设立了“阿智调解室”,同时特邀两名精通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知晓当地风俗人情的调解员,运用“李子树下调解经验”,建立“指导法官+调解员”及“法官助理+调解员”调解模式,既提高了调解效率,又增强了诉前调解的专业度。对于起诉至法庭的案件,有调解意向的先行组织调解,通过“当庭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减少当事人诉累,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2024年1-6月,调解员共委派调解211件案件,既积极、高效、公正地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又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
送法“常态化”。法庭前延伸司法触角,走访摸排、研判辖区类型化纠纷,针对性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活动。以案件审理为抓手,选取群众影响较大,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乡风的案件进社区、进村委会,将庭审深入群众中去,更大范围提升群众法治素养。
普法“专门化”。法庭主动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常态化开展走访企业活动,帮助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夯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针对金融机构开展专题讲座,同时与企业职能部门开展平安坝区活动,通过诉源治理系列工作,未再出现当事人对金融机构送达程序的异议,坝区案件实现连续下降,不订立书面协议、不进行结算的情况下降至5%以下。
▲巡回审判,延伸司法服务触角
人民法庭根植基层,面向群众,是厚植党执政根基的重要堡垒。近年来,撒营盘法庭始终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切实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以便民为着力点
把好为民服务“方向盘”
“就在小程序上签个字就可以了?不用去法院了?”这天,在撒营盘法庭诉讼服务中心,王某满心疑惑地问调解员。
今年6月份,因吴某拖欠王某借款,经王某多次催促仍然未还,王某遂诉至法院,但由于案件标的只有2000元,王某又在外省打工,综合各种因素的考量,法庭让双方线上调解,与双方进行电话沟通,逐一耐心释法明理,最终双方当事人约定还款,并通过微信“多元调解”小程序签订了调解协议。面对王某的疑惑,为给调解结果加上一层保险,法庭法官当场为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
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加强法庭诉讼服务站建设,法庭窗口“立、审、执”一体化,配备内外网,实现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真正将法庭打造成开在群众家门口的“法律超市”。全面应用“线上+线下”立案审判服务、码上诉讼服务等,打通“就地解纷”通道,坚持强基导向,充分利用智慧法院成果,送达电子化,减少当事人诉讼成本,便利当事人诉讼。今年以来,为当事人提供立案咨询服务 20 余次。
加大巡回审判力度。法庭传承“背着国徽去开庭”精神,拓展多种特色巡回方式,如“街天法庭”“夜间法庭”等形式,把案件带到群众身边办理,把法律常识、解纷知识传播到基层,为人民群众送法律、讲政策、纾民困、解民忧。近三年来,共开展巡回审判 20余次。法庭选取婚姻家庭、继承纠纷、土地承包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群众喜闻乐见的案件,通过巡回审判、现场调解的方式,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宣传法律知识,充分发挥“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形成良好的法治化社会氛围。
▲初夏,背着国徽去开庭,远赴村民家中提供司法服务
以惠民为支撑点
加好矛盾纠纷化解“润滑油”
“感谢法官,下那么大的雨还来为我们老百姓解决困难,真的麻烦你们了”。村民说道。这是法庭处理的一起相邻权纠纷。2023年2月,原被告为同村村民,双方系族内叔侄,原被告两家使用的宅基地多年前形成相邻,纠纷地为双方共同唯一的通道,双方多次协调未果,到村委会反映情况,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效,导致双方积怨更深。
在初步分析案情后,承办法官冒着大雨邀请村委会支书、村小组组长等人员到争议地点进行实地勘察,利用“走进田间、走进心间”的理念,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及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的原因,促成了案件圆满化解。
用活“2+3(1)+N”机制。法庭通过带动整合辖区解纷资源,推动形成“共治”合力,强化法庭与当地“诉源治理中心”等的衔接协同,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机制平台,推动派出所、 司法所、人民法庭辖区治理领域信息共享,发挥网格员作用,促进基层纠纷源头实质化解,推动多发性、爆发性、群体性纠纷及时联合化解。准确把握基层矛盾纠纷新情况、新趋势,深入分析纠纷成因特点,以司法建议、白皮书、大数据报告等方式反馈党委政府,科学服务地方决策,助力堵漏洞、防风险、建机制。
法官“工作站”全覆盖。法庭建立法官工作站机制,在各村悬挂“一村一法官”便民联系牌,公布法官姓名、电话、工作职责等信息,一名法官联系多个村委会,将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关口前移。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并为辖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纠纷调解、便民诉讼、法律宣传等司法服务,让群众办理法律事务渠道畅通,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助推构建 “网格覆盖无死角、纠纷调处不延迟、服务下沉零距离”的诉源治理新格局。
▲撒营盘法庭利用法官工作站,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
撒营盘法庭将立足多民族实际,积极将审判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结合,找准民族团结“枫桥式”审判定位,充分利用“三点三化”模式,促使司法资源与服务不断向基层下沉,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绘就人民法庭新“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