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四字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
来源:长安评论 编辑:王岩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探索出矛盾纠纷化解的“摸、定、调、亮”四字工作法,答好基层治理平安卷。
摸底数
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步,是还原矛盾事件全貌。如边岗村群众反映吴某芳在门前垫土导致积水影响出行一事,镇平安办工作人员首先到事件现场核实情况,得知其建新房时遇邻居吴某合挑刺使绊子,气不过才在门前垫土。随后又与吴某合及村干部取得联系,获知吴某合与吴某芳公公曾有旧怨。掌握了各方心结和诉求,矛盾化解从何处着力也就有了方向。
定角色
摸清矛盾事件底数后,需判断调解难度,配置调解力量。小矛盾就地解决,需要坐下来协商的则由镇平安办牵头,包区区长、包村干部、村支书及村干部、“五老”人员齐上阵调解,视纠纷程度和类型联动派出所、司法所和相关职能部门多元联动,使问题圆满化解。
在边岗村吴某芳邻里纠纷事件调解现场,镇平安办负责人以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有关相邻权的规定,定下有法必依的基调,村支书负责拍板拿主意,区长则在双方情绪过激时出面安抚,劝慰双方理性陈述,换位思考。一张一弛的配合之间,道理越辩越明,和解顺势而成。
调矛盾
农村作为熟人社会,矛盾产生后往往斗气大于说理,仅靠政策法规和说事评理只能解当前事,而不能化长期怨。在调解会上,镇平安办同志请矛盾双方分开就座,依次陈述己方事实和诉求,再将矛盾点分条列出,由易到难逐一解决。在边岗村吴某芳邻里纠纷调解过程中,终于当面向邻居倾诉出所有委屈的吴某芳坦言,“之前我从来不向别人诉苦,今天说出来好受多了”。顺人情、应天理、尊国法,则道理明、心结解、矛盾清。
亮锦囊
在实际调解过程中,镇平安办同志就矛盾争议点提供若干解决方案,为双方做出各类方案的成本和成效预估,再交由双方协商选择,并为方案实施提供资源支持,落实保障和监督工作。在西万村一起宅基地纠纷调解中,路某鹏不满邻居路某昌新建房屋燃气管道外露,要求路某昌重铺。村支书当场咨询燃气公司是否可以改道,及所需费用和工时,提议路某昌将燃气管道改为从地下经过,路某鹏自建院墙做隔断。在温情和法理之外,一条锦囊妙计,正如一剂良方使得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