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马轻车”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浙江省杭州市奋力探索村(社区)减负路径
来源:中国社区报 编辑:王岩
社区工作者向辖区老年人讲解如何使用老年手环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丈量着以民为本的“民意零距离”,也是服务人民群众的“一线堡垒”。但文山会海、报表报告、指标考核等工作让基层工作者陷入“小马拉大车”的困境。
给基层“松绑瘦身”,让干部“轻装上阵”。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杭州真落实。自4月23日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全面部署筑牢为村(社区)减负“防火墙”工作以来,一场自上而下、覆盖全域的村(社区)减负行动成效显著。
整治“方寸间”的形式主义
整治“滥挂牌”是基层减负赋能的“靶向”方法之一。
这几年,富阳区富春街道百合社区成功完成了30多项创建工作,随之而来的是大大小小的牌子上墙,林林总总,蔚为壮观。
“社区原有功能性标牌48块,各类规章制度191块,居民反映看着眼花缭乱。”百合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伟萍表示,在全市“滥挂牌”的整体整治态势下,社区功能性标牌和各类上墙规章制度大幅摘除,“社区工作者再也不用忙于应付每块牌子背后的指标考核、材料报送、工作留痕等要求了,有了更多精力投入到探访居民群众和提高办事效率上。”
“牌子少了,社区工作者来到我们身边的时间多了,这才是最宝贵的。”社区居民钮阿姨由衷地说道。如今,社区的工会活动室变成了多元展示空间;青少年活动室“蝶变升级”,成为孩子们乐享知识的空间……
方寸之间的量变,促成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质变,最终破解的是形式主义的“大问题”。
今年4月,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全面规范村(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室内外挂牌和上墙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对外悬挂的标牌标识1万余块,清理内部功能性指示牌4万余块,清理上墙制度8万余件,让办公服务场所“更敞亮、更亲民”。
网格“瘦体”效能“强身”
在上城区凯旋街道金秋花园工作了近4年的网格员李雅琴深有感触:“以前除了有上报事件量的要求,还要完成各种转发、打卡等任务,这消耗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工作时间,现在,让人‘头疼’的指标性数量考核都成了过去式。”
网格不能成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针对网格事项繁冗等问题,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从厘清网格工作事项清单着手,出台《杭州市网格事项正面清单》《杭州市网格事项负面清单》,避免网格工作“箩筐化”,保留能力和职责相匹配的必要事项,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一目了然。
李雅琴说:“现在网格员更有热情和干劲,主动发现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增添了破难题、干实事的底气。”
在推进基层减负工作中,杭州将网格事项大幅“瘦身”至19项。同时把被转嫁给基层的、专业性或技术性过强的57项事项挡在“防火墙”外。全面取消网格员上报事件的数量要求。5月份,全市一级事件26491件,同比2023年5月下降了72.84%,网格上报事件的质量和处置质效不断提升。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负担”轻了,“步子”就快了。杨柳郡社区网格员周顺华对“瘦身”感触良多:“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很明晰,聚焦关键任务实现精准服务,为民办事效率明显提升了。”
筑牢为村(社区)减负“防火墙”
“小马拉大车”的态势下,如何治“超载”、解“重负”,助力“小马”变“壮马”,跑出“加速度”?
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出台以《筑牢为村(社区)减负“防火墙”工作方案》为纲领,以村(社区)履职事项、基层事项准入管理规范等为配套的“1+9”文件,一方面“为车减负”;另一方面“为马赋能”——做到给责任,也给权力;给工作,也给工具;给担子,也给温暖。
杭州系统构筑“事前准入、事中监测、事后处置”三道关口。线上,“减负在线”系统和“减负专线”整合推进,保障基层“敢发声、常发声”;线下,100个基层观测点全面动态地掌握镇街、村(社区)减负落地情况,“原汁原味”地收集基层真实呼声。让政策的落地更有实效,让反馈的声音更为清晰。
工作“有帮手”走访“花心思”
杭州各地纷纷找准“负”的根源,激活“赋”的动力,一个个生动实践“破茧而出”。
西湖区翠苑街道推出“AI社工”应用场景,将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内容通过智能化的方式进行高效整合,彻底“解放”了社区工作者的双手。
翠苑四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桂芳介绍,作为“先行者”“试验田”,翠苑四区“AI社工”的开发是基于“民呼我为”实践的创新尝试——“数字形象”的底层架构中,集纳了街道自2011年以来的各种工作经验和优秀案例,“AI社工”让社区工作的好经验在新媒体端得到延续和传承。
在上城区小营巷社区,社区工作者每天用热气腾腾的馒头敲开百姓“家门”,打开群众“心门”。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曹琛说:“我们每天做200个馒头‘雷打不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做了2.84万个馒头,共送到8000余户居民手中。”在送温暖的过程中倾听民声、收集民意、解决民忧,“小小馒头”成为社区工作者了解群众需求的“敲门砖”。
为村(社区)减负赋能,让基层工作者回归干事本位。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将以钉钉子精神,持续聚焦“减负”“赋能”两大环节,督促落实好村(社区)减负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村(社区)减负和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相互并进,让实实在在的成果惠及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奋力探索村(社区)减负的“杭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