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北:“千岗万哨”缩短牧区治理半径延长服务触角
来源:中国社区报 编辑:王岩
“不用跑那么远,上报到‘千岗万哨’小程序多方便。”“不用担心,不是有‘千岗万哨’小程序嘛。”普通的两句话,却深藏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阿柔乡群众对“千岗万哨”基层治理品牌的认可和信任。
近年来,阿柔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牧区治理半径长、服务触角短的实际,创新打造出“千岗万哨”基层治理品牌,由3000余名群众充当“—线哨兵”,网格员、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员、乡政府干部等“站岗”服务,实现“哨兵吹哨、哨岗报到、就地解决”,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当好“万哨”中的“贴心人”
为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阿柔乡政府创新服务方式,依托“千岗万哨”开设“码上办”小程序,助力群众的事情“马上办”。
“我的父亲卧病在床,腿脚不便,养老认证的期限快到了,我正担心该怎么办,想起来村‘两委’入户走访时向我们宣传普及的‘码上办’小程序,我赶紧在上面反映诉求,没想到当天下午乡政府就派驻村干部上门服务了,真的太感谢了!”
“家里停水好几天,离乡里又这么远,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码上办’小程序上报了一次,没想到第二天工作人员就来上门服务了。”
这是在青羊沟村群众大会上发生的一幕,牧民群众开心地分享着自己的亲身感受,一提到“码上办”小程序,大家连连称赞。“看到群众脸上的微笑、听到他们的夸赞,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没有哪种力量比来自群众的满意更强大。”青羊沟村党支部书记才让东知布说。
“通过‘码上办’小程序,群众能将民意诉求及时反馈给我们,极大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阿柔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说,这些信息很快转化为指令,相关部门问令而动,大多能在第一时间解决。
当好“万哨”中的“有心人”
只有全面了解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把事情做到群众“心坎里”,才能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针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阿柔乡统筹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十三类”人员,开展“订单式”“延伸式”服务,定期组织开展“进村、入户”法律服务活动。
海明是阿柔乡“千岗万哨”矛盾纠纷“调处岗”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阿祥”调解室负责人,对乡里的情况非常熟悉。由于草场和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在农牧区普遍存在,海明决定每周固定一天,专门到村委会调解群众各类矛盾纠纷。
“每次调解成功的那一刻,我分享了当事人的喜悦,自己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满足感。”几年的调解之路,海明走得无怨无悔。
这是阿柔乡助推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为更好地了解民意,阿柔乡还将“红马甲”志愿服务队、“格桑花·巾帼”志愿服务纳入“调处岗”,发挥其走村串户、与群众一线接触的优势,广泛搜集各类信息,同时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农牧民技术指导、普法宣传、卫生健康等志愿服务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当好“万哨”中的“用心人”
“现在的办事效率咋这么高,乡里路边的灯两天就修好了。现在走夜路再也不害怕了。”
“对的对的,这几天小广场改造也快完成,办事速度真是快啊!”在阿柔乡草大板村的党员活动中心里,牧民们讨论着阿柔乡可喜的变化。
阿柔乡政府所在地周边居民较多,其中老年人占比较高,整个辖区活动空间较小,原本平坦的水泥路经长时间的碾压开始出现裂缝破损,公共小广场的草丛花园也被牧民家中散养的牛羊啃得凌乱光秃,不仅损坏绿化带美观,还影响了居民生活环境。
了解这些情况后,辖区网格员第一时间通过“码上办”小程序将事情上报至阿柔乡政府。乡政府联合村“两委”征求居民意见后,马上对活动场所实施“微”改造,并联合乡派出所、乡司法所对放任牛羊啃咬花丛的牧民进行劝说教育。
谈及“千岗万哨”品牌时,阿柔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闫虎说:“‘千岗万哨’是阿柔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群众事无小事’,及时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具体表现,让服务速度更快更精准了,群众的获得感也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