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首页

注重政策导向 强化激励保障——上海市闵行区不断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来源:中国社区报    编辑:王岩

 

7月4日,上海市闵行区委社会工作部举行“凝心聚力筑基,奋楫踔厉共治——闵行区社区工作者品牌创新赋能推进会”,着力加强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助力基层治理难点破解,建设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社区。

构建赋能体系
推进能力素质专业化

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其依法办事、执行政策和服务居民能力,2023年,闵行区在虹桥镇试点推进社区工作者能力模型建设,着眼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实用、实务、实效”的“胜任力”建设标准。为推广虹桥镇试点,此次推进会发布了闵行区社区工作者“胜任力”模型,即由“政治素养、综合能力和实务技能”3个一级指标、“创新意识”“多方共治”等13个二级指标、“行动策划能力”“需求回应能力”“资源统筹能力”等39个三级指标构成,全面评估和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

“我们通过开展全区社区工作者能力评估,发现社区工作者还面临基层任务过重、人力配备不足、资源相对缺乏等痛点和难点。”闵行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这些问题,闵行区构建了由3个模块、14个专题、35类课程组成的“1+N”赋能培训课程,推动社区工作者综合“胜任力”的提升。

聚焦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闵行区以社区工作者能力模型为试点,建立“年度培训+季度互动+月度自学+常态化”四个层次培训体系,并实体化建设“美好社区”治理学院,打造区、街镇“1+14+N”办学网络,强化案例剖析、结构研讨、沉浸模拟、场景教学等功能,构建全领域、全主体、全链条的基层治理队伍赋能体系。同时,连续三年开展居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分享各自的治理妙招。记者了解到,2024年“闵航”基层治理骨干培训计划已正式启动,第一季金牌课堂面向全市开放预约,为各类基层治理队伍提供专业化辅导。此外,闵行区不断推进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培养,持续开展继续教育及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目前闵行区社区工作者中持证人数已达1793名,今年有1800多名社区工作者报名参加考试,持证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构建职业体系
推进队伍建设规范化

浦江镇永康城第七居民区党支部与物业公司党支部协商,成立了“我出‘一分’利,社区美‘十分’”的党建合作项目,设立小区服务基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困难群体走访慰问等;古美路街道平阳二村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寻星”“追星”“聚星”形成“三星”社区共同体建设工作法,让越来越多的能人、达人主动参与治理,从一家一户的主人转变为一楼栋、一小区的主人……闵行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核心作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引领不同声音的“独唱”汇成和谐的“大合唱”,这背后折射出的是闵行区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闵行区不断完善政策保障,相继出台《闵行区社区工作者管理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教育管理监督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构建“进出有通道、待遇有保障、考核有标准、发展有空间”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激发干事积极性。同时,建立健全链条式配套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界定、选任聘用、激励保障、教育培训等机制,破解招录、培训、管理、考核等环节中的瓶颈问题,一体化推进选、育、管、用。为拓宽职业发展通道,闵行区加大从优秀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中招录公务员力度。2021年至今,累计有82名符合条件的优秀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编,6名优秀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通过定向招录公务员考试。为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精力服务居民,闵行区在“四减”(减挂牌、减证明、减系统、减创建)基础上,对下沉社区的工作,严格审核把关,确实可下沉的工作,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业务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为社区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规范标准。“我们还探索符合条件的非选任社区工作者跨街镇流动,解决异地工作带来的家庭矛盾,不断激发基层干部的干劲和活力。”闵行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介绍,2023年闵行区跨街镇流转社区工作者3人,并推动浦东新区1名社区工作者的跨区流动至闵行区。

通过采取一系列实招、妙招、硬招,闵行区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社区工作者,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支撑。“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和市委关于新时代社会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探索建立能够体现社区工作人才价值和发展前景的职业发展路径。”闵行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