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首页

重庆市江北区:党建引领的基层智治实践

来源:中国社区报    编辑:王岩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科学规划建设大数据平台和网络系统,强化联合指挥和各方协同,切实提高执行力。”基层党组织作为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实现数字赋能、变革重塑的关键力量。重庆市江北区在全市“141”基层智治体系基础上,构建“一纵两横三闭环”区县带镇街工作机制,打通数据通道,实现上下高效协同,基层治理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及时清理小区乱堆乱放的生活垃圾;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慢,对相关政策和服务不太清楚”的问题;处置房屋楼梯墙轻微开裂及突发地质灾害……在重庆市江北区,居民的大事小情都可以通过“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以下简称“141”)基层智治体系得到高效办理。
构建“141”基层智治体系是重庆市深入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上,江北区紧扣“贯通实战”,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一纵两横三闭环”区县带镇街工作机制,有效增强镇街基层治理中心的治理效能,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延伸到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张高效的协同“网”  实现精细治理

2023年4月,江北区率先完成网格整合,将过去职责分散的社会治理网格、流动人口协管网格、治安巡逻网格、食品安全网格、消防安全网格等6类网格全部整合,并按照不超过500户的标准划分全科网格1359个,以50~80户标准划分微网格7111个,全覆盖设置网格党组织。由此,江北区实现了从“多张网分头管理”到“一张网统筹管理”、从“多头投入”到“集约建设”的转变。

构建“一张网”是重庆市党建引领“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的统一行动,但江北区的创新之处,在于根据网格事件和服务对象的大数据分析,为1300余个网格精准“画像”,探索不同网格的精细化管理,实现“格格不同”。复盛镇汇集赛力斯汽车、安道拓汽车部件、川页科技等329家企业,产业工人多为青年,需求多样,但线下交流渠道少。

针对上班族白天忙于工作,没时间参与公共事务的情况,35名网格员在每周三晚上开展“网格夜话”,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企业代表、物管公司代表等共同参加,共收集居民反映的各种问题560条,开办防诈讲座、心理健康讲坛、技能学习等活动60余场。

在小微企业集中的网格,江北区创新“红网易贷”模式,每季度全面摸排网格内企业融资需求,通过党建增信、信易贷等方式,帮助企业快速获得优惠贷款。华新街街道嘉陵社区第三网格网格员詹拓得知辖区内润墨科技公司2023年初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后,为其量身匹配华夏银行个性化融资产品,使公司在短时间内成功获得100万元贷款。

针对流动人口较多、矛盾纠纷高频发生的网格,江北区开展“红网蓝警”行动,联动社区民警、消防支队等常态化入户走访、摸排风险隐患、开展反诈防骗宣传。大石坝街道石油社区佳育第二网格网格员郝邵丽在走访中了解到,钻探29号楼因电梯安装产生矛盾,便联合民警从法律、友邻角度对双方进行调解,成功化解了双方矛盾,电梯最终成功安装。

江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北区还积极打造“书香网格”“新网快响”等网格服务品牌,开展“网格夜读活动”,挖掘网格内的“五老人员”、律师、教师、医生、文艺工作者等群体,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丰富文化生活;积极引导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充分发挥他们“走家串巷”“熟门熟路”的优势,及时协助网格员发现处理突发事件、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各类问题。

一支强有力的“联勤队”   提升服务水平

重庆市江北区石马河街道可乐小镇小区工作人员对危险源在线监测异常的化粪池开盖排气,解决化粪池气体浓度超标问题
有了一张细密的“网”,相当于搭建了一个管理的组织架构,“网”能发挥多大作用,运行效率高不高,关键取决于人。一个组织要高效运行,既有人管事儿、又有人干活儿。一方面,江北区采取治理骨干转任一批、镇街临聘人员下沉一批、面向社区公开招聘一批的方式,将各方面优秀人才选拔进入专职网格员队伍,目前已有1341名专职网格员。

重庆市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玉带山社区第五网格专职网格员联合社区民警定期开展走访

这支网格员队伍中,拥有两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占88.3%,40岁以下专职网格员占比76.1%,本科以上学历占比53.3%,党员占比34.6%。在年龄分布上实现老、中、青梯次搭配,均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地人员。另一方面,江北区整合派驻镇街的力量建立“联勤岗”,构建“固定岗+特色岗+派驻联勤岗”组织体系,形成“5分钟响应、半小时到场”快速处置模式。

石马河街道来鹿寺社区第六网格的专职网格员汪洁在巡查走访中发现新增一家木器作坊未办理生产手续,存在安全隐患。汪洁立即通过平台手机端上报,街道基层治理中心接件后,要求应急管理岗牵头主办,社区警务岗、综合执法岗、平安稳定岗、市场监管等涉事岗位协办,平台一键调度,各岗人员均在5分钟内接件,并迅速前往处置,当天就关闭了作坊,3天内搬离现场,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目前,江北区设置联勤岗52个,下沉镇街、社区的干部634名,新增专职网格员725名。为提升网格员的工作能力,江北区还建立了区级全覆盖培训、镇街不定期培训、社区传帮带教学的三级培训制度。

今年组织开展入职培训、卫生健康、消防安全、信息保密等4次全覆盖专题培训,邀请“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为全体网格员授课,选派优秀网格员到“老马实训基地”培训,将专职网格员培养为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重庆市江北区石马河街道十年城社区第三网格专职网格员和社区工作者,在端午节对辖区内孤寡老人进行关心走访,为其送上节日慰问

为提升网格员的工作责任心,江北区结合实际细化制定《网格员日常任务清单》《网格员管理十条措施》,建立“日报告”“周派单”“月评比”“季督查”网格管理机制,推动专职网格员对单履职、闭环处置问题。

一张清晰的“流转图”   保证高效贯通

除了高密度、全覆盖的“网”,坚强有力的执行团队,党建引领基层智治,还需要从上至下明确职能职责和工作流程。这样,遇到问题该怎么处理,才有一张清晰的事件“流转图”。为此,在全市“三级贯通四级应用”的大框架下,江北区探索“一纵两横三闭环”区县带镇街工作机制。“一纵”即“区—镇街—社区—网格”纵向贯通;“两横”即“区治理中心—部门”“镇街治理中心—板块”横向协同;“三闭环”即区、镇街、社区三级事件闭环办结。

“一纵”

“两横”

“三闭环”

如何才能实现“一纵两横三闭环”?明确区级部门及镇街、村(社区)、网格职责边界,建立既各司其职、又多跨联动的协调机制至关重要。江北区根据“四板块”核心业务,推动体系架构迭代升级至2.0版;专门建立了事件分级分类处置标准,明确城市运行治理领域78类事件、512类事项处置标准;明确事项责任主体、办理标准,重构事件办理流程,逐项细化事件流转路径、处置时限、应答模板等规范性要求。网格作为“探头”,重在发现问题。

寸滩街道黑石子社区第十四网格网格员罗莎举了一个例子,像小区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能协调物业公司解决的就在网格内办结,像小区违章建筑投诉等不能在网格解决的,就通过平台一键上报,由街道派单解决。针对街道不能解决的事情,直接上报区治理中心分拨部门办理。江北城街道三洞桥社区第六网格的张明芬在巡查中发现某商户私自搭建楼梯通往架空层,并将架空层用作员工宿舍,存在安全隐患。她随即通过手机端上报街道基层治理中心。

经研判,这一情况涉及多个部门,街道遂通过智治平台直接上报至区治理中心,人工分拨区住建委、区城管局、区消防救援支队等相关部门处理。原本需几个月才能协调完成的事项,现在10天就解决了。正是得益于精细的业务分类、清晰的职能职责界定,以及科学的流程设计,区治理中心七板块56条跑道512类业务事项,与镇街基层治理中心四板块24条跑道421类业务事项,实现了精准对接,有效解决了“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的行政管理难题。

“这样的活动太好了,让我们对贷款政策和各种金融产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上门服务使我们企业从贷款申请到资金到账便捷化办理,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时间成本。街道搭建的银企联系平台的高效服务,增强了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信心。”大石坝街道打出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组合拳”,线上网格员通过智治平台将企业的需求和问题上报到街道,线下深入开展“百千万联系服务市场主体”活动,将企业的诉求收上来,进一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江北区治理中心、镇街治理中心、社区分别累计办结事件18635件、17409件和9757件。基层智治,重在一个“智”字。江北区在全市率先推进12个镇街实景图全覆盖上线,并将重点人员、重点企业以及智能摄像头等感知设备落点到地图上,实现智能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提升全闭环。

6月11日,在五宝镇陈家湾居民集中居住区,危险源监控设备监测到沼气浓度超标,触发了预警。镇基层治理中心接到平台报警后,智能分拨至平安法治板块综合执法岗进行核实处理。综合执法岗立即派遣队员现场查看,对超标化粪池采取了通风散气等措施,并用手持式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30分钟消除了安全隐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北区各个社区还充分发挥驾驶舱“一屏统揽”“一键调度”等功能,以“城市大脑”赋能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以大石坝街道石油社区为例,他们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绘制社区全域治理“地图”,建成服务对象“数据库”,形成风险隐患“清单”,实现一户一档、一楼一档、一企一档,今年处理楼道飞线充电、化粪池溢满等事件11件,时效从5天缩短至48小时。又如,五里店街道雨花社区制定高层消防、城市内涝等应急预案5个,紧急情况一键启动调度指挥,实现社区、物业、民警等快联快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