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网格、平台、联动,多元化解纠纷
来源:长安评论 编辑:王岩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在实践中做好网格、平台、联动三篇文章,推动全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取得新成效。
建好网格
成立网格党小组,把党组织链条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引导各方力量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问题调处,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推动“警格+网格”融合联动,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社区民警通过“14+N工作群”,联合社区(村)干部、网格员、“冰城红警”、平安志愿者排摸潜在矛盾纠纷,畅通反馈渠道,处置好“小警情”、小矛盾、小纠纷。实行“综治中心+网格协调指挥中心(服务站)”基层治理模式,坚持三级综治中心、网格协调指挥中心(服务站)一体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推动网格服务管理一站式受理、一体化派单、一平台运行,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推送、第一时间指挥调度、第一时间应急处置。
搭好平台
成立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健全完善覆盖民事、商事、家事、行政等领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实现“一个大门进来,多个窗口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打造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信访矛盾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物业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知识产权纠纷、驻法院人民调解委员会,丰富矛盾纠纷解决渠道,推动人民调解工作迈上新台阶。成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配备人民调解员,加强业务培训,打造专业化调解队伍。探索运行“繁简分流+诉前调解+速裁快审”工作模式,打造“诉前调解+速裁快审”一体化团队,构建“老法官工作室”。推动实现一村一法官、一社区一法官全覆盖,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指导化解和预防矛盾纠纷,让群众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务。
做好联动
建立“四所一庭一中心”衔接联动机制,加强乡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建设,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发挥综治中心、基层司法所、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职能作用,引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等专业力量,推动更多资源力量向基层下移,实现纠纷闭环管理、限时办结,形成有效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推行居民小组自治、楼宇自治等“微自治”模式,将更多政策法律水平高、有群众威信、热爱调解事业的人员吸纳进人民调解队伍,优化队伍结构,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调解服务需求;打造高质量法治文化宣传教育阵地,传播法治文化,跟进群众法律事务,引导调解员把调处案件当成普法实践,让每一位被调解成功的当事人都成为法治宣传的新生力量;弘扬道德风尚,开展文明家庭创建、良好家风传承等特色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营造有纠纷找调解的浓厚氛围,深化“七无三零”平安社区(村)创建,激发群众参与平安创建的热情和动力;开展“八五”普法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组建法律服务队、青年普法志愿者队伍,开展法律服务“七进”活动;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推进学法课堂、法律图书角等农民学法阵地建设,引导广大群众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