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党建引领有力度 社区治理有温度
来源:《中国社区报》 编辑:王岩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强队伍链、构建服务链、打通治理链,探索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模式,推动多方主体“破圈”融合、合作共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路径。
建强队伍 赋能基层善治
“报到的第二天就跟着师傅开展防范台风工作,一路走街串巷,排除安全隐患。”回忆起刚入职的场景,路桥街道古街社区工作者陈佳婉记忆深刻。
陈佳婉口中的师傅是古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於婉玲。路桥街道为新录用的社区工作者每人配备了一名师傅,手把手地帮助新人夯实“基本功”。通过於婉玲的传经验、解难题、带业务,陈佳婉参与到社区食堂迭代升级、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等工作中,迅速成长为社区工作的多面手。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路桥区启动“菁云计划”,以业务培训、导师帮带、案例交流、项目大赛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专职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目前,路桥区共有专职社区工作者342人,培育省级社区工作领军人才2名,市级社区工作领军人才2人、市级最美社区工作者2人。
社区事务繁杂、任务众多,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形成“1+1>2”的工作合力?路桥区深入实施“安心合伙人”行动,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力,探索建立“党员+社工+志愿”融合工作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路桥区深化社区党建联建,全面开展“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实施理论政策宣讲、基层治理助力、文化文艺惠民等“志愿服务十大行动”,开展“志愿服务月月行”活动,广泛动员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搭建志愿者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慈善力量联动平台,促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
联动多方 释放治理活力
路桥区路北街道路东社区金色南洋小区属于开放式安置小区,居民停车难问题较为突出。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路东社区决定利用小区周边闲置用地建设停车场。但道闸怎么安装,停车场建成后如何收费,产生的收益如何安排……接踵而来的问题都亟待解决。
为此,社区联合业委会、物业共同协商给出共治方案,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通过实地走访研究、与居民沟通,草拟出可行性方案,同时牵头召开居民代表大会,最终商议将小区停车收费产生的收益用于小区的日常维护。
路桥区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机制,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鼓励社区、小区党组织搭建“红色会客厅”“邻里议事厅”,以居民需求推行“一门受理、一站服务、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及时化解邻里之间、居民与物业之间矛盾纠纷。
党建引领有力度,社区治理有温度。路桥区还依靠网格化管理,将治理单元划小划细,细分到楼栋、楼道,延伸治理触角,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工作体系,除了配备网格长和微网格长,还组建一支由社区党员、物业人员、在职党员、志愿者等组成的微网格治理队伍。同时,发动快递小哥、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就近到社区报到,探索优秀新就业群体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网络餐饮行业监督员等机制,以党建引领激发社会工作新活力。
聚焦“一老一幼” 托起朝夕幸福
托育、养老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为了解决“一老一幼”照护难题,路桥区深化推进党建引领“朝夕相伴”双龄共养行动,汇聚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将暖心周到的服务送到家门口,实现幼有善育、老有颐养,形成社区“一老一幼”的代际良性互动。
在路桥区新桥镇,老年助餐服务不断升级。新桥镇采取“中央厨房+助餐点+送餐入户”助餐模式,成立一支由党员、网格员、志愿者构成的送餐服务队伍,形成覆盖全镇的30分钟助餐服务网络体系。目前,15辆老年助餐专用车已全部到位,并配备定制保温箱、保温饭盒等保质保温设备,实现快速送餐上门,让老年人可以按时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为老年人用餐提供“速度”与“温度”的双重保障。
路桥区加强“一老一幼”服务设施共享、机制共建、活动共融、多元共促,在全区打造双龄共养服务综合体11处,为“老幼共融、朝夕相伴”的美好图景实现有力托举。
幸福是迭代升级的多元化文体活动室,是遇到难事及时送上门的温暖关怀,是解决的“菜篮子”“米袋子”等生活保障问题……在路桥,可感可及的幸福答案有很多。而每一个答案背后,都是探索基层治理“幸福密码”的用心与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