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首页

云南临沧:深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取得实效

来源:云南政法    编辑:王岩


2024年以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边境管理大队单甲边境派出所深度融入临沧市“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体系网与社区警务工作网“两网融合”,建设形成警务网格(警格)与综治网格(网格)高效协调和联动治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构建了警地双赢的“大党建”格局,形成了警地共建的良好局面。

突出党建引领促建  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推动组织联建。围绕全乡党建建设“一盘棋”,所党支部与单甲乡党委结对联创联建,将6个行政村划分为3个警务区,进一步将警力融入基层党组织,积极动员和挖掘每个自然村党组织和党员的优势,形成由警务室党小组为终端,村委会自治组织为基站的“村情蜂网” ,警地联创联建做法被临沧市委组织部广泛推介。强化力量融合。落实党员民警兼任行政村党组织副书记制度,建立“党员积分制”“党员互评”“支部共建”等机制,推动形成“班子能力水平互相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互相提升、党员党性意识互相增强、党建基础实效互相凸显”融合格局,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稳边固防、处置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持续激发警地党员的服务热情和工作干劲。

拓宽党建载体。探索推出“党日+巡边、党日+普法、党日+助农、党课+廉政”等做法,有效提升组织生活吸引力、凝聚力,拓宽为群众办实事渠道。开展联合巡逻100余次,共同组建普法宣讲队开展活动800余场次,举办法治讲座90余场次,形成“两抢一盗”案件连续三年“零发案”的基层治理良好局面。

整合警地资源力量  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

抓规范打基础。常态化开展党支部委员轮流上党课,建立“支部月工作清单” ,推行班子成员、党小组长“领学、领悟、领干”三领工作机制, 开展“三比三亮三评”活动,确保思想政治建设、队伍教育管理和业务建设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凝聚干事创业“单甲新氛围”。

抓融合激活力。警地党组织采取组建学习小组、定期交流学习心得等方式轮流开展党内教育,使全体党员在互帮互学、优势互补中解决难点瓶颈,实现共同提高。联创联建以来,与乡党委、村“两委”共联合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18期1845人,互上“党课”23期845人,党员互评14次256人,相互提出意见建议126条。

抓品牌出亮点。充分发挥嘎多村“月亮古寨”民族文化、地域特色鲜明的优势,建立警地文化共建、共融、共享机制,推动实施“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工程,将党建工作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生活、工作,营造抵边村寨党员群众爱党爱国的浓厚氛围,打造组织强、党员好、村寨安、生态优、产业特、群众富的样板村。2023年警地联建试点嘎多村被确定为省级基层党组织示范培育点。

聚焦实效融合促进  取得团结进步新成效

协同推进地方发展。构建起多元参与的“微治理”警务机制,统筹服务经济发展与乡村社会治理两个大局,坚持突出群众主体地位,依托月亮之家巡防队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发动,以“党员先锋队+群众志愿服务队”的方式,进行友邻互助、政策宣讲,引导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今年以来,利用村警“小广播”、法治夜校普法、民族政策宣传10余次,警民共建集体绿化项目3个,警民同工同劳30余次。

协同解决群众诉求。探索组建由社区民警、村组干部、优秀党员干部群防群治力量为成员的“月亮之家”巡防队,创新延伸巡防触角,将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警地党组织联合组织党员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3场次,助产助收1694亩、农产品推广销售500余吨、协调技能培训1400人次,获辖区群众赠送锦旗8面。

协同强化治理能力。按照“一村一策”的整治思路,依托“月亮之家”巡防队,加强社情民意、矛盾隐患问题等信息的收集和研判分析,有针对性开展防控打处,构建起“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边境管控新格局。2024年,共收集社情民意100余条、调解矛盾纠纷8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0余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