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 “党建红+政法蓝” 高效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来源:长安评论 编辑:李军
近年来,云南省建水县以“抓党建促治理、强治理促党建”为抓手,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高效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体系耦合
优化整合提升组织力。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两个领导小组有机整合,形成县级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常委、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14个乡镇正副书记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纵深推动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有机融合,坚持“网格划分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强化落实“一岗双责”机制,建立“县、乡(镇)、村(社区)、村组(小区)”四级党组织引领网格治理体系。赋能强能提升统筹力。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通过明晰各级党组织管理职能及具体事项,进一步压实基层治理责任。补选104名党群服务助理员进入村“两委”;动员公职人员、退休人员、退役军人和热心群众等加入志愿服务队,通过“万名党员进党校”集训、“法律明白人”培训、“志愿者”选训、政法单位技能轮训等活动,选拔党员担任村组(小区)网格小组长。多网合一提升协同力。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红色纽带”作用,联动公安、卫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打造集党建宣传、矛盾化解、信息采集、文明创建、服务代办、公共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一张网”。采取定期不定期召开村(社区)“大党委”共建议事会议、党员群众代表会,在全县24个党群服务中心推广“需求、资源、项目、任务”四清单工作法,及时高效了解、服务、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诉。
能量聚合
以自治强基为依托。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构建党组织+社会群体+自治团体+志愿者的党建自治联盟,筹组人民调解员1345名,选培“法律明白人”775人,配齐配强全县155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创建民事民参、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等机制, 指导协助155村(社区)因地制宜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形成“有约就要守、有法就要依”的社会风尚。

以法治保障为支撑。以“八五”普法为发力点,筹建14个县级普法工作队,组建137人的普法讲师团,打造“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普法宣传矩阵,提升人民群众法治素养。在全县政法系统中开展政治轮训、岗位大练兵、业务集训等培训,纵深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以执法检查、案件评查、案件督办,推动全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以德治教化为根基。协助14个乡镇155个村(社区)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成立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室及“警民联调”工作室、个人调解工作室,每年表彰奖励见义勇为个人、评选道德模范家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根植“滇南邹鲁”儒家文化宝地,创建出以仁贯穿、以德塑形、以智赋能、以和调解的儒法结合“德治品牌”,推动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中融汇“法理情”。
目标聚合
全天候智能化服务。深化党务、政务、法治服务事项网上运行模式,实现群众一网在线申报、审批线上流转、结果在线可查;推动企业信息变更套餐、“民生民事”套餐等开通移动端办理功能,使更多便民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搭建出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行政等“云平台”,大力推行全天候24小时不打烊网上服务。全方位“网格化”服务。整合优化政务服务、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法治服务、警务治安等7类功能网格,全县科学划分三级社会服务型治理网格,实现基层治理在“网”上完善、公共服务在“格”中见效、安全稳定在“面”上体现。全类型“一站式”服务。以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为目标,全县155个村(社区)活动场所有序推进“一站式”服务大厅提升改造,使居民就近便利享受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生活休闲、社区养老等服务,基本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