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首页

上海静安:党建引领楼宇善治

来源:《长安》杂志    编辑:王岩

 

静安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高端商务商业众多,全区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构建外商投资首选地、高质量外资集聚地。楼宇是“竖起来的社区”,人员、企业、经济密集,相较普通社区有更加复杂的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和治理难题。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静安区坚持党建引领、多维联动、多元一体的治理理念,形成楼宇自治、行业联治、街区共治的善治体系,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1-9月,税收亿元楼79幢,200幢重点楼宇产税占全区税收比重74.0%。

楼宇自治

设立楼宇事务委员会(简称“楼务会”),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民城市理念的积极探索。“楼务会”在楼宇党委领导下,统筹推进楼宇自治共治工作,建立完善楼宇包联、议题征集、四必访、协商议事、开放式列席、专项约请、项目认领、监督评议等八项机制,激发企业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实现“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楼事楼管”。早在2015年,南京西路街道就在东方海外大厦建立“楼宇委员会”,被誉为“楼宇立体社区中的居委会”。此后,在恒隆广场、中信泰富推动成立楼宇党委书记、群团组织负责人、党员职工代表、企业代表等共同组成“楼务会”。目前,静安区已在50余幢重点楼宇中组建了“楼务会”,凯迪克大厦运用“楼务会”议题征集机制,成功议定“楼宇改造家”项目,在楼内安装了安全闸道并翻修了地下停车库;889广场、德必园区、越商大厦等楼宇发挥“楼务会”协商议事功能,在楼宇党群服务站设置“新心驿站”,拓展了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技能辅导等服务功能。立足楼宇发展态势,静安区组建“首席法律服务团队”和“首席政务服务团队”为楼宇企业纾困解忧。“首席法律服务团队”由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员、普法志愿者以及各政法单位派人组成,除了全方位提供法律服务和矛盾纠纷化解和普法宣传外,政法各单位靠前服务,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职责,定期上门为楼宇企业做好“法治体检”等工作。“首席政务服务团队”由区级部门、市级机关以及市级行业协会等区域单位共同参与,聚焦产业扶持、行政审批、财税金融、人才服务等企业最关心的领域,选派业务骨干下沉街区楼宇开展组团式服务,实现党建业务、行政事务、社会服务在楼宇内“一站通办”,把党建落到实处,让楼宇企业和员工感受到服务就在身边。为进一步拓展“两新”党建工作覆盖面、提升获得感和组织力,上海静安区白领驿家两新组织促进中心(简称“白领驿家”)于2009年12月成立,是上海楼宇党建示范点,凝聚引领“两企三新”群体的公益性、服务型、枢纽型社会组织。静安区在区域内重点商务楼宇建立联合党委(总支),普通楼宇则结合实际按照地域相近、便于活动等原则,采用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建立党的组织。在重点楼宇,成立楼宇党群服务站,在基础配置上做到“七个有”:有醒目“白领驿家”标识、有专门的党建宣传栏、有一定面积的会议活动场所、有基本的党员教育设施、有党内法规和政策文件、有服务党员项目、有党务工作者。

“白领驿家”充分依托品牌化、一体化党建平台,促进楼宇内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互联互动,因地制宜开展社区事务、技能培训、法律维权、心理咨询等服务。推出“筑梦忆初心”党建工作品牌,精准聚焦白领特征,每年定期开办“白领思政研修班”,精心设计“最潮党课”“最燃论坛”“最IN组织生活会”等模块。白领在递交的学习心得体会中表示,“党课还能如此新颖有趣”“感觉离党更近了”,多名白领在学习结束当晚向“白领驿家”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通过对教育管理模式的不断尝试和优化,逐步形成党建引领下社会化服务平台特色的“白领—会员—社员—党员”成长发展路径。

“白领驿家”在楼宇党章巡展工作中自发形成讲解志愿服务队,支持社团活动型党支部研发特色微党课,通过“白领驿家”功能型党总支引领,让更多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者和贡献者担当起新时代党的理论宣讲和宣传员;开辟微信专栏,定期征稿并发布学习内容和学习体会,在白领群体中营造组团学、随手学、随心学的学习氛围,向社会青年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以倡导公益志愿为发力点,让青年白领主动担当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大使、践行标兵;积极搭建白领群体与党政部门的沟通桥梁,探索动态信息发现预警、引导沟通机制,切实发挥“神经末梢”传感作用。“白领驿家”努力成为白领心中有归属、有温度、有力量的“家”,将党和国家的正确主张有效转化为白领群体的自觉行动。目前,“白领驿家”在重点楼宇(园区)共设立69家楼宇(园区)党群服务站。

行业联治

通过行业产业党建链接楼宇企业发展优势,推动行业产业党建与楼宇党建联动发展。在探索建立金融、律师、人力资源服务等行业党委或党建联盟基础上,聚焦最能体现静安发展特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球服务商群体,建立“全球服务商”党建联盟,将党组织深度嵌入楼宇产业链条。党建联盟由区发改委牵头建立,积极探索楼宇党建“破圈入链”、从楼宇党建向行业党建拓展的新模式、新举动,融入构建楼宇、行业、街区互联互补互动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大局中。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享、人才联育,促进党的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经济动能和服务效能。面对楼宇企业矛盾激增、租赁合同方面法律服务需求增多等问题,南京西路司法所分别在3个商务楼宇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跨前服务楼宇经济,将楼宇法律服务载体化、固定化。同时,以12个居民区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触角,构建起立体式法律服务圈。依托强大的党建工作资源,在党建服务站的基础上,工作站立足法律事务咨询、劳动争议等纠纷化解及法律服务的功能定位,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社会化、品牌化的法律服务,将公共法律服务送到白领、企业身边,让法治理念深入商务楼宇,成为楼宇中的“法律服务便利店”。工作站采用“3+X”职能建设模式。“3”为法律咨询、矛盾化解、法治宣传等基本职能,在公共法律服务中起主导作用;“X”为拓展职能,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及商务楼宇现实需求引入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仲裁、市场监督管理、消防等部门,力求全项目覆盖商务楼宇的公共法律服务。南京西路街道商务楼宇法律服务队伍,由经验丰富的律师、公证员、民警等专业人员组成。司法所指定楼宇法治监督员、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与3名楼宇党务工作者对接,建立微信群,楼宇有法律服务需求则联系司法所,由司法所根据法律服务事由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指导。恒隆广场商务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立“三所联动”机制,由司法所、派出所、律所合力调解楼宇内的劳动纠纷、消费纠纷。工作站实行实体化运作,值班人员的服务时间为周二、周四中午12 点至14点,正好是白领午餐的时间,并设立电子邮箱,用白领习惯的工作沟通方式与他们建立联系。司法所开设“法治南西”抖音号,通过线上方式提高普法工作的知晓度及覆盖面,加速法治理念的传播。3家商务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成立以来,成为矛盾化解、诉源治理工作的良好平台。通过引导“信法不信访”,把矛盾吸附在楼宇;推动多机构联合,将矛盾疏通在楼宇;成立一站式平台,将矛盾解决在楼宇。

街区共治

近年来,静安区聚焦重点商圈、街区,有效发挥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引领作用,探索建立以楼宇企业为重要治理主体、多元参与共同行动的商圈党建联席会议、街区治理联盟、街区治理委员会等形式的“平安联盟”组织,持续推动资源、力量、服务下沉下移,做强楼宇治理单元、延长基层治理手臂、激发基层治理效能。在楼宇经济高度发达的南京西路商圈,形成静安寺商圈治理联盟、恒隆广场商圈党建联席会议、“邻里石二”街区共治联席会议等三大平台,细分出27个商务楼宇网格,各街道党工委牵头推动“楼务会”召集人与专职党群工作者担任“双网格长”,形成“街区网格 - 楼群网格 - 楼宇网格”全覆盖组织架构。聚合商务楼宇、商场商铺、机关事业单位和居民区力量,开展南京西路商圈街区治理,着力破解市容环境等难题,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街区治理格局。自2022年起,静安区全面整合资源,深化形成“静邻讲堂”党建教育品牌,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式、全覆盖的党员学习教育体系。“静邻讲堂·月月讲”采用“示范场+轮值场”相结合方式,紧密结合党内集中教育和党员经常性教育要求,聚焦基层党组织、白领群体、村居干部等多元主体,厚植红色基因,点燃“红色引擎”,培优“红色头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人人讲党课、处处是课堂的浓厚氛围。紧紧依托“楼宇党员服务点”“党建创新实践基地”等党建平台,静安区广泛创设基层治理平台,不断激发楼宇治理和楼宇发展的活力,通过楼宇联治、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享、人才联育,有效推动楼宇治理“破圈入链”向纵深发展。及时聚焦行业发展核心诉求和共性问题,用法治思维、行业思维和专业知识解决“疑难杂症”,有效化解各类行业矛盾风险;强化楼宇内各类人才的主人翁意识,推进楼宇自治、民主议事,增强楼宇企业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形成同频共振的强大治理合力,为 “法治静安”“平安静安”建设注入蓬勃活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