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治入微入景” 共创美好生活——天津市津南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微四景”民生项目
来源:中国社区报 编辑:王岩
天津市津南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落细落实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启动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微四景”民生项目,以微小变化焕发基层治理活力,用创新场景创造群众幸福生活。
发出动员令
全区域统筹谋长远
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区委主要负责人带队调研指导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微四景”工作,结合津南区实际,项目化打造“三微四景”民生项目品牌。区委社会工作部迅速贯彻落实,将“三微四景”民生项目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项目,深入全区11个镇街100余个点位深度调研,收集基层诉求,明确“紧盯发展要事、民生大事、关键小事,做好群众身边可知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观摩学习,座谈交流。多次组织召开党建引领“三微四景”座谈会,邀请镇街、村(社区)负责人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畅所欲言,提出问题及需求,交流工作经验,明确工作方向。组织镇街相关人员观摩学习,通过互看互学互鉴,开拓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利用区内高校优质科教资源,与南开大学社会学院专家学者开展论证座谈,积极推动在校师生课题研究与项目成果转化,打造量多、质优的“三微四景”民生项目。
形成共识,确定实施。区委社会工作部主要负责人带队,分别到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党校、有关区等对接、学习、取经,结合建部之初“拉网式”调研成果,总结提炼“三微四景”民生项目“10是10不是”,即:是民生项目,不是形象工程;是小而美,不是高大上;是共建共治,不是自娱自乐;是就地取材,不是另起炉灶;是百花齐放,不是一枝独秀;是多元支撑,不是只靠财政;是“双向奔赴”,不是单一走向;是软硬兼顾,不是只看硬件;是场景呈现,不是纸上谈兵;是久久为功,不是走哪儿算哪儿等,进一步增强实施单位对项目目标定位、减负增效、场景呈现、品牌可持续等方面的认识理解。
挂出作战图
项目化推动建机制
制定项目方案纲举目张。制定《津南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微四景”民生项目实施方案(试行)》,明确“134”工作思路,即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个协调机制框架下运行,由“六治”工程(政治引领、综治能动、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工作组指导,各镇街党(工)委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利用一年左右时间,分制定方案、实施推动、评估验收等3个阶段进行,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志愿服务、专业指导、典型宣传等4个保障,分批分类打造经济发展、便民服务、公共文化和文明实践场景,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群众广泛参与民主协商。各镇街、村(社区)党组织结合治理需要和群众需求,发动党员干部、社区能人、志愿者等,围绕“有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怎么干”开展座谈,全面梳理辖区内载体资源、基层治理短板和改造提升方向,结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信访工作和人民建议征集广泛征集群众建议,对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诉求深入分析、综合研判,增强“三微四景”民生项目的合理性。
加强组织调度提升质效。将“三微四景”民生项目作为各镇街主要负责人“一把手”工程,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实行“月调度”机制,聚焦解决具体问题,推动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项目完成后由各镇街通过实地查看、群众测评等方式进行评估验收,把对民生实事的评价由“我们认为好”变为“群众觉得好”。
打出组合拳
场景化呈现惠民生
力戒形式主义,聚焦基层减负。区级层面,健全“六治”工程工作组牵头部门组织实施、职能部门具体落实的责任机制,抓好“三微四景”民生项目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重点项目、重点任务的统筹。镇街层面,聚焦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把“三微四景”民生项目作为民心项目抓、民意项目抓,严控各类量化
指标。
汇聚多方力量,动员多方参与。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盘棋”思想,组织村(社区)党组织加强与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机关事业单位、新兴领域等力量联建共建、协同配合、合力攻关,实现项目建设中“上下联通、左右联动”,奏响共建共治共享“协奏曲”。从组织动员、拓宽渠道等方面着手,壮大辖区志愿者队伍,引导文化文艺志愿者、科技志愿者、平安志愿者等利用专业特长为项目建设出谋划策,以志愿服务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创新方式方法,注重经验总结。截至目前,全区已收集11个镇街“三微四景”民生项目立项1349个。各镇街形成具有辖区特色的“三微四景”民生项目品牌,例如,海棠街道探索“兜研议勘推评”6步工作法,即兜取问题、调查研究、汇智商议、勘察论证、推动落实、群众督评,推动微实事落实落地;咸水沽镇借助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专业优势,利用社区基金,启动“口袋公园”项目,焕新“边角”资源;葛沽镇挖掘千年古镇文脉,打造碧水园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展厅,承接各类民俗文化活动……通过办好群众身边微小事,让空间实现普惠共享、村(社区)更加精美宜居、城市更加多彩温暖。
案例一
快递“任性”占道 多方协商解决
“找个快递得个小时,真麻烦。”面对堆满小区长廊的快递,天津市津南区海棠街道文德花园社区居民经常“吐槽”。针对这一情况,文德花园社区组织力量对小区快递堆放乱象进行排摸,并和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快递公司等开展议事协商,寻求解决办法。
“我年纪大了,有时看不清路,拿快递的时候容易被绊倒,踢到别人的东西,也怪不好意思的。”居民李大爷说。

津南区海棠街道知香园社区为提升社区环境,设计了生机盎然的“童趣园”。 天津市津南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李大爷的感受代表了众多居民的心声,快递乱放已成为社区亟待解决的问题。社区党总支通过调研发现,居民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快递堆放在长廊上影响通行、快递无序码放的快递找起来费时费力易丢失等方面。
了解居民诉求后,社区党总支邀请居民、文熙花园物业服务公司、快递公司到现场,通过协商协调了三组货架,在小区内设置了集中快递投放点,方便快递员进行投递。文熙花园物业服务公司按照楼栋情况对货架上张贴标识,引导快递员按照楼号摆放快递,并加强对快递员的监督。
“我们会引导快递员按照要求摆放快递件,在快递量大的时候,也会上手帮忙一起分拣,在提高快递投递效率的同时,也得到了快递员的认可,他们也更愿意配合我们工作了。”文熙花园物业服务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长廊上随地堆放的快递没有了,小区变得整洁了。
案例二
废弃场景“变废为宝”
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泽水园社区引导党员、志愿者、居民建立社区共建共治议事机制,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物业联席会等征集意见建议,推动居民逐渐从“旁观者”转变为小区建设的“当家人”。
社区的中心位置有一个供青少年活动的沙坑,由于疏于管理荒废多年。泽水园社区通过征集居民意见、发挥“红色物业”作用,重新规划,建设安装有滑梯、秋千、摇摇马、转转椅等娱乐器械的五彩亲子乐园,使其成了居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津南区葛沽镇泽水园社区居民收集废弃轮胎,用于培土种花,布置社区花园。天津市津南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辖区还有一块蚊蝇滋生、长满荒草的空地,一度影响居住环境。泽水园社区通过调研,听取居民意见,决定将空地打造成邻里花园。并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物业联席会等,推动花园建管并重、长效维护,持续激发居民参与花园建设和管理维护的热情。居民们自行认领园地,将自家种的花草植物搬进空地养护,自觉维护花园环境卫生。
此外,社区还牵头与物业服务企业协商,将公共区域破旧座椅拆卸,重新组装、打磨、刷漆,翻新座椅;在下沉广场台阶处安装扶手,方便腿脚不便的老人出行……社区环境焕然一新,居民纷纷点赞。“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社区治理力度、民生温度、幸福热度。”泽水园社区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