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首页

浙江台州:深化“三化十二制”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 “为村之计”何以历久弥新

来源:中国社区报    编辑:王岩

 

台州市黄岩区北城街道橘源社区党支部组织公安、行政执法部门人员和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等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议事协商,讨论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王敏智供图“20年来,浙江省台州市始终牢记嘱托,抓住了‘党建引领’主心骨,放大了‘民本善治’幸福密码,‘三化十二制’越来越体现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日前,浙江省台州市深化“三化十二制”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座谈会在黄岩区召开,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在会上如是说。

2004年6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黄岩区调研时,对“三化十二制”予以高度肯定。今年是“三化十二制”实施20周年。作为“为村之计”,它何以历久弥新?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精神密码”。

始终将党的领导放在首位

郡县治,则天下安;基层治,则百姓安。黄岩“三化十二制”中“治”与“安”的故事还得从21世纪初讲起。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村委会直选翻开了村级治理的新篇章。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村出现村委会与村党支部权责不清的现象。黄岩区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聚焦“人怎么选、事怎么定、钱怎么花”等问题,黄岩区于2004年5月出台实施《黄岩区村级管理工作规则(试行)》,逐渐提炼形成了“三化十二制”。

“三化”是指党的领导全面化、基层治理现代化、有效监督常态化;“十二制”是与之相配套的十二项操作制度,即:全面领导制度、“五议两公开”制度、定期报告制度、示范引领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矛盾化解制度、道德引领制度、“最多跑一次”制度、履诺考评制度、廉洁履职制度、“三资”管理制度、“三务公开”制度。

“三化十二制”是黄岩区首创的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和工作品牌。从探索之初,就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放在首要位置,健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向村级党组织定期报告工作制度,使得村党组织作为“主心骨”、村党组织书记作为“领头雁”的共识深入人心。

“‘三化十二制’的探索,理顺了村级组织关系,不断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高速增长开辟了快车道,回答了党组织如何领导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问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说。

持续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

一项制度行不行,还是群众说了算。群众路线正是“三化十二制”的基本原则,黄岩区的干部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走得进家门、坐得下板凳、拉得起家常、建得了感情”的工作秘籍。新前街道西范村的村集体收入达几千万元。为推进制度治村,该村建立了“两委”班子“集体办公夜”制度。

每逢“办公夜”,9名村“两委”成员根据名字牌对号入座,围坐成一圈。对集体财务支出情况现场核对报账资料、现场签字,出纳现场付款。若有疑问当场提出、当场解答。每月在西范村村务公开栏里张贴“村账笔笔清现金日记账”和“村账笔笔清银行存款日记账”。

西范村还按照“村事件件议”工作规程办事,村里要干的事、要花的钱都让每位村民知晓,做到“村务人人明”。基层治理需要调动全社会最广泛的力量参与,激发全社会活力。“三化十二制”充分发扬民主,持续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尊重民意、凝聚民心、维护民利,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治理格局,成为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活力密码”。

东城嘉盛是典型的融合型大社区,常住人口7800余人,流动人口占30%。社区探索实施党建统领下的居民自治模式,提炼形成“1385”议事协商工作法,以“嘉里嘉外和合小院”为载体,不断加强议事阵地建设,规范议题收集程序,扩大议事参与主体,把“社区自己干”变成“大家一起干”,有效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不断在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制度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不断解决问题。可以说,“三化十二制”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持续迭代升级的,这些升级的节点串联在一起就形成了制度迭代的基本路径。2014年,黄岩区聚焦落细落实村级组织换届“三项承诺”,建立村干部任期履诺考评管理机制,以“商诺、承诺、亮诺、履诺、评诺”为主线,逐年完善落实任期发展规划和年度主要工作目标,进一步细化“事怎么定”。

2019年,黄岩区对“三化十二制”实施15年以来总结的有效经验做法进行梳理,在村级治理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将“三化”和十二项制度进行了相应调整,不断探索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实践路径,赋予“三化十二制”新内涵和新活力。

2023年,黄岩区聚焦城乡基层治理难题,将“三化”理念向城市延伸拓展,在组织架构、治理方式、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制度试验,构建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制定出台《黄岩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三化十二制”实施细则(试行)》,推出城市版的“三化十二制”。

20年来,黄岩区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三化十二制”的规范引领下,黄岩大地发生了精彩蝶变——“水窟塘”蝶变“花园村”。南城街道山前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0多万元增长到3500万元,并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浙江未来乡村”。繁荣村再创繁荣。院桥镇繁荣村连续三任村党组织书记,每任任期均超过20年,他们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从工业村到小微园,再到创业园,实现了年均工业产值超3亿元。“空心村”逆袭“网红村”。宁溪镇乌岩头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千万工程”的学习案例,屿头乡沙滩村成为当代中国村庄发展的浙江样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