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首页

“法律明白人”让社区治理更“明白”

来源:长安兵团    编辑:王岩

 

在石河子市向阳街道辖区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长期活跃在基层法治建设一线。他们把“法言法语”转化成“乡音土话”,让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从调解矛盾纠纷到宣传法律法规,从收集社情民意到引导法律援助,他们奔走在网格楼栋,穿梭于大街小巷,活跃在千家万户。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法律明白人”。

居民眼中的“法律明白人”该是什么样?在笔者的印象里,应该是类似“马大姐”的样子:泼辣、干练。

可是,向阳街道22-1社区的“法律明白人”滕芳却和传统认知对不上号:精干的小西装、文雅的谈吐,无不透着浓浓的书卷气。这位退休前在团场宣传科、政研室工作多年的“老政工”怎么跨界干上了“法律明白人”?面对疑问,滕芳的回答是—— “我有两个高老师”

滕芳的第一个师傅是老社工高革峰,作为入职22年的老社工,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从滕芳开始接触居民调解开始,他就不断给她“支招”:遇到很“冲”的居民,先不要说话,让对方发完火再说,遇到双方争执不下,即使自己已经洞悉是非对错,也不要急于表态,先从讲道理开始,不然容易把局面搞僵,引起居民排斥。

不久前,147栋、148栋的居民议论:有不少楼道灯被之前的施工单位碰烂了,目前还没更换,有夜归的居民被楼道墙壁碰疼了,一时火起,嚷嚷着“打市长热线”“上访去”,滕芳想起“高老师”的告诫,先是认真倾听居民的牢骚,待到居民“吐槽”告一段落,她微笑着说:“这才多大的事,又没过保修期,咱让社区给联系下,这几天修掉不就行了嘛。”

轻轻几句话,“浇”灭了居民的牢骚“火”。

如果说,老社工高革峰胜在言传,另一位“高老师”居民高峰带给滕芳更多的是“身教”。

75岁的高峰退休前在一所学校任校长,阅人无数,用自己的话讲:“见过调皮捣蛋的孩子数不清”,调解实战经验丰富。

前几天,186栋2单元楼道的暖气包漏水,他叫来全单元12户居民开“单元会”,面对部分居民说“不是我家里,应该由物业买单”,甚至“应该由社区报销”,他不慌不忙掏出小册子,对大家说:“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楼道是公共设施,大家集资,没意见吧?”

没等网格员到场,300元维修费已经凑齐,当天就顺顺当当换了暖气包。

高峰经常拿此类调解给滕芳“示范”,他的建议是:作为一名居民“法律明白人”,明白法条是第一要务

对此,滕芳深表同意,跟着两位高老师“出现场”多了,滕芳觉得,自己也有独特的优势:“我搞政工很多年,沟通能力、亲和力都是没问题的,而且,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是我的强项。”

和滕芳一样,向阳街道20社区的徐勇也有自己的“长板”,因为熟人社会,“法律明白人”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无论是调解、还是”法律明白人”,在向阳街道20社区都是“重量级”,不仅有司法部授予“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迎国庆”专项活动先进个人刘伟、向阳街道资深人民调解员赵印红,还因为有在向阳街道辖区调解成功件数常年名列前茅的“好邻里”刘伟调解室。

徐勇坦言,在这一众“大咖”身边,自己收益良多。

作为“法律明白人”,调解各种令人烧脑的民事纠纷是“基本功”

最近,徐勇就碰到一桩:57栋居民楼后的高层住宅竣工了,居民开始陆续装修,57栋居民赵先生不堪其扰,找装修工人无果,反映到物业公司,物业公司负责人找到该业主,结果,业主以“我装修我的房子,与你物业无关”反驳,赵先生找到街坊徐勇,徐勇赶到现场,发现装修的这户业主李先生自己认识,两边都是熟人,这事情就好办了。

在民法典中,噪音扰民的相关规定主要涉及《侵权责任法》和《物权法》。他引用《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因行为人的过错而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看到装修业主的态度有所松动,他又补充说:“大家都是熟人,以后住在一个小区,没必要闹得见不了面。”

就这样,没太费周折,几个“熟人”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李先生答应错开休息时间,晚9点后不再施工。

“我们总说熟人社会有这样那样的弊端,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石河子市人大代表、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昆亮认为,在一些单位型楼栋构成的网格,居民间有着几代人的渊源,同样的话,熟人说出来的份量就是不一样,“我们要尊重现实,在这种熟人网格、熟人社区,‘脸熟’型的‘法律明白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今年以来,全街道辖区7个社区依法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40多起,成功率98%以上;采取“‘法律明白人’工作室+议事模式”,积极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保证社区组织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引导居民依法维权,为全街道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友情链接